元初十七年第一天,对于宁林也好,对于魏啸也好,也算是激动人心的一天了。 因为这一天一早,戴国营寨自己打开了大门,戴军将领萧达,带着残存不到六万戴军投降了。 这一天魏啸见到了戴国名帅萧武勋,但是此刻的他在两天前就已经自尽了,这位戴国最赫赫有名的元帅,宁死也没有投降。 宁林看着萧武勋,内心也是感慨万千,立刻下令厚葬。 整个戴国士卒都是在一种极其悲愤的状况下安葬萧武勋,虽说他们是败在宁林手里,可宁林本来就是敌人,更多的还是把仇恨转给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王庭主事人。 在投降之后,萧达等人也第一时间知道,就在不久前,齐泽光把自己不过六岁的外孙推上了王位,这位和萧武勋几乎是齐名的戴国名帅,已经成为了实质上的戴国主人,戴国的摄政王。 对于这件事,萧达等人也是怒火冲天,毕竟萧武勋如果能够回去,极大可能成为戴王,结果如今不但没有成为戴王,甚至身死在这冰雪之中。 李光勋自然也见到这其中微妙,故而在投降之后,他也利用这方面,故意放大他们对于戴国,至少对于齐泽光的仇恨,相信等到开春之后,他们会彻底成为灭掉戴国的主力。 新年之后,魏淖也接到了喜报,灭掉萧武勋,让他整个人都仿佛年轻十岁,原本已经有些被消磨的雄心顿时又燃起了,不等开春,就直接下令各个州郡调拨物资,准备来年的灭戴大战。 一个多月之后,第一场春雨宣告一切新生,魏国在经过将近三个月的准备,足足五十万大军分两路朝着戴国王庭杀过去了。 两路大军,南路军由宁林统帅,李光勋为副帅,萧达等降将也编入其中,人数二十万,直指王庭。而北路军则有魏啸统帅,黄森、魏璜为副帅,周承志为先锋,足有三十万大军,直扑青叶城。 之所以杀向王庭的南路军只有二十万,而北路军却有三十万,因为青叶城是齐泽光的老巢,是他的核心,而王庭虽然如今换了他外孙当王,但事实上王庭并不稳,甚至反而是势力较弱的一方,当然更主要的是,按照实现判断,为了更好控制王庭,把王庭迁移到青叶城也是大有可能的。 一路上萧达的几万人马,宁林对他们也算十分信任,而他们不但为宁林指明道路,沿途劝降一些人投靠,而且敢为先锋,一路横冲直撞,把沿路上阻截的那些人杀的屁滚尿流,直接为大军打开了一条通道。 就和宁林一开始预测一样,在发现根本挡不住大魏进攻,齐泽光强行把王庭移到了青叶城,王都仿佛就像是摆设一样,留下来几万老弱残兵把守。 和宁林不同的北路军,确实遇到了比较强的抵抗,而目标青叶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其位于戴国和大夏之间最重要的一条通道上,之前戴国入侵大夏,就是把青叶城作为进攻的后方。 在萧武勋自杀,萧达投降之后,齐泽光就感觉到事情不对,于是就和大夏在联系,愿意退还大夏被占领的两个郡之中的一个,换取大夏帮忙退敌,但是大夏这边也不傻,要求齐泽光把两个郡都吐出来。 原本齐泽光还在和大夏扯皮,但是南路军速度太快,还没有入夏就已经达到王都了。 虽说王庭早就从这个王都被转移到了青叶城,但是形势比他想象中恶化的严重,这让他不得不做出妥协。 在正式进入夏天的时候,宁林大军彻底扫清了王都周边,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在王位争夺之中失败者,萧达的到来让不少人归附了过来,最终让王都彻底成为了孤城,而王都之内王庭不在,双方根本就没有打,完全就是在谈条件,最后用一个看上去很还算合理的价钱把王都卖了。 在这边卖了王都的时候,青叶城爆发了大战,齐泽光亲自率领五万骑兵选择了青叶平原突击了大魏军队,双方血战了一场,大魏损失了更多的人马,但最后顶住了。 齐泽光虽然占据优势,但是面对三十万大军,他也感觉到有心无力,不得不在占据了一些便宜之后,退回青叶城之中。 此时的青叶城倒是物资充足,周围也在大魏军队过来之前做足了坚壁清野的工作,让大魏三十万军队,没办法有良好的补给。 齐泽光的胜局在于双方消耗,等到大魏带来的粮草消耗的差不多,截断对方粮道,逼得大魏军不得不退兵,但是伴随着南边王都陷落,宁林在秋天之前就可以率领至少十五万大军北上,并且从王都带来更多粮草,这让齐泽光陷入两难局面,故而引夏国入场成为了最后的胜机。 伴随着齐泽光把占据大夏的两个郡让出来,大夏的使者也跟着抵达了魏王都,让大魏退兵。 如今的大夏,已经逐渐从当年四面楚歌的危机之中缓过来了,而缓过来之后,大魏这个逐渐强大的对手,天然的成为了要遏制甚至灭掉的对象。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