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圈子的运作大格局,都是一“层”叠一“层”的,这个时期最新最高的一“层”,当属包括股票指数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下面是股票、债券、期货之类,而当前的香江,在香江金融管理局高爵士的推动下,就紧抓绝无仅有的时代机遇,正夯实传统的“层”,发展新兴的“层”。
以高弦乱入时空为分界线,银行、股票是香江的“传统层”;期货是高弦创办香江期货交易所、进而发展的“同代层”;而高弦同样参与了,以恒生指数期货、备兑认股权证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则属于“新兴层”。
一九七三年香江股市崩溃、一九八一年香江股市崩溃、一九八七年香江股市崩溃、一九八零年代香江银行业危机、一九八二年港元危机……高弦堪称一次比一次地深度参与,以至于无人可以否认,即使是银行、股票这样的香江的“传统层”,能发展到如今的局面,绝对少不了他的巨大贡献;至于“新兴层”,就更不在话下了。
比如,对于目前高弦主导的香江证券业雷厉风行的革新,外界便有一个广泛的共识,旨在发展壮大整个盘面,并且前景乐观,因为久经沙场的香江金融管理局总裁高爵士,治理经验丰富,尤其还握着一张“王牌”——充沛的外汇基金余额。
懂行人都明白那上百亿美元可随时调动的自由资金,具备怎样的能量!
这批弹药放在做为香江中央银行的香江金融管理局的炮膛里,通过实质上的银行储备金、中央银行票据等等机制,威力成倍数放大,万一革新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纰漏,足以当成试错成本,轻松地轰杀掉该癌变肿瘤。
事实上,香江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的与会者们,在香江金融管理局的工作成果展览上,也对占了最大篇幅的证券业部分,极其地感兴趣。
收到这个回馈后,在之前欢迎致辞当中只是言简意赅地讲了几句的高弦,在做峰会演讲的时候,稍微调整了一下,以更加突出香江的证券业。
长篇大论总结起来就是,国际金融中心香江提供气氛最自由开放的牌桌,抽水比例也足够低,欢迎大家来玩!
高爵士的这层香江金融管理局总裁身份,尤其那种彼此心知肚明的江湖地位,堂堂正正地摆在桌面上呢,自然权威性母庸置疑,只要他不倒下,场子规则便是如此了!
不过,高弦还是和华尔街的顶级大老们,坐到一起,开了个小型闭门会议,人数用十个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包括第一时间便能想到的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费舍尔、jp摩根首席执行官丹尼斯·韦瑟斯通、大通曼哈顿首席执行官威拉德·布彻、高盛管理委员会主席约翰·温伯格这类大咖。
会议室内座次安排颇有讲究,一圈椅子围着一张大圆桌,没有居中而坐的那种主次分明,似乎传递出一层意思,高爵士不是以香江金融管理局总裁的公职身份,坐到了这里,而是用了私人的名义。
其实,圆桌会议即使再“圆”,座位安排还是隐含着一些门道。
比如,紧挨着高爵士一边坐的是大通曼哈顿首席执行官威拉德·布彻,体现出了高益一系和大通曼哈顿、高弦和大卫·洛克菲勒之间的持续联系。
挨着威拉德·布彻的人是高盛管理委员会主席约翰·温伯格,同样有说法,甚至包括了,约翰·温伯格和高弦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理念。
这里面的微妙,还是有必要大概地提一下,毕竟,有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味道。
约翰·温伯格做为高盛里的家族势力代表,还固守着一些传统,比如在收购战当中只扮演拯救被收购企业的“白武士”角色,不管“老剧本”里将来高盛是什么模样,至少约翰·温伯格还没下台的现在,确实如此。
这涉及到了一些所谓的华尔街文化,说白了就是关系银行之类,拿现在的摩根士丹利做个强烈色彩的对比,便好理解了。
假设摩根士丹利有两个客户——甲与乙,前者想找摩根士丹利去收购后者,摩根士丹利可能有三个行动——好吧,帮助甲收购乙;或者,偷偷向乙通风报信,要不你反收购甲算了;甚至,半路跳出个丙后,瞒着甲与乙,帮助丙,收购乙。
至于是哪一种行动,就取决于摩根士丹利能够从谁的手上,得到最多的利益了,唯利是图尔,什么人情不人情,早就过时了。
还有更高格局的一种情况,从一九七零年代开始,米国资本市场恶意收购大行其道,到了现在的一九八零年代,规模越发变大,而摩根士丹利往往便是恶意收购的推手。
实际上,此类收购有不可忽视的比例,仅仅是控制权发生转移而已,对米国相关产业的向前发展,没什么积极作用,但架不住投资银行可以从收购交易里得到丰厚收入的利益诱惑啊。
换成高弦,在香江,他实际控制的高益一系,便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至于由此和惠丰之类英资、某些华资之间,隐藏着矛盾。
紧挨着高爵士另一边落座的是高益米国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威廉·米勒,和被高益米国收购的雷曼兄弟的首席执行官哈维·克鲁格,这就有点抬他们在华尔街的地位的架势了,至于效果怎么样,就要看这场闭门小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