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杜如晦之计(1 / 2)

恐怕此时的高句丽,已经是一片的血色了。

这让李世民无比的忧心。

纵然是战争,也不该让百姓受苦,百姓终究还是无辜的。

“陛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臣却是有话要说,臣觉得,陛下该封赏这白袍将军,不仅要封赏,还要为其封侯。”

倒是旁边的杜如晦,见到李世民如此为难之色,不由的震声道:“古来一国者有几人,况且这高句丽,乃是仅次于突厥王国的北方大国,百姓三百万,拥兵几十万,坐拥大唐北方数百年,大规模的战斗,南下侵犯我华夏领土不下于百次,这还是大规模的南下,这高句丽可以说是每隔几天就有南下抢劫的队伍。”

“为祸我北疆,成为北疆大患。”

“而这白袍将军,却是一举解决了北方之患,若是此次他能灭掉高句丽,完美的执行绝户之策,这样的人,陛下不仅不能罚,还要大赏特赏。”

李世民扭头看相杜如晦,杜如晦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让一直极为忌惮的李世民眼前一亮。

“陛下,臣之所以如此说,其一,灭了高句丽,迁徙近三百万百姓进入我大唐成为我大唐子民,单这两点功劳,便可封侯。”

“其二,从长久来看,此举可谓是稳定了大唐百年之基业,可令北方百年内,再无战事,次功劳,当赏。”

“其三,白袍将军并非在我大唐境内行绝户之策,灭绝人性的之行为,臣敢问陛下,以幽州城以北,高句丽境内,我大唐的律法,可曾约束到高句丽的子民?”

“我大唐的道德标准,可曾是高句丽行为道德之标准?”

“不曾,高句丽可为之国外,不受我大唐律法、道德的约束,自然,任何人,在国外所行之事,又怎可受我大唐律法的管束。”

杜如晦自从听到这个秦牧在高句丽所行之事之后,可谓是一力力挺秦牧,直接成为秦牧最坚定的支持者。

杜如晦可不管别的,绝户之策也好,杀戮也罢,只要解决了问题,他都不介意。

俨然,绝户之策,就是最好的手段。

所以杜如晦是直接力挺秦牧,想方设法的为秦牧开罪,甚至不喜动用了国外之法与国内之法。

“哎,虽然如此,但大唐的军队,大唐的百姓,身在国外,那一言一行,都不是其个人的,是代表着大唐的,若是在国外犯了恶事,回到国内依旧逍遥,那今后这外国之人,又该如何看待我大唐之人,华夏之人呢?”

李世民摇了摇头,断然对于杜如晦这种所说认同,但更多的,李世民还是不同意封赏。

杜如晦还想要狡辩一下,甚至直接了当的说道:“陛下,若是不重伤,怎么平为国而战的将士之心啊,恐怕会让将士们寒心的,纵然再大的过错,可那都是为了大唐,为大唐考虑,若是不赏反而降罪,这恐怕,会令将士寒心。”

“连灭国之战的功劳,都得不到封赏。”

杜如晦同样是为了大唐考虑,而且说的也是句句在理。

可是法理之上,很难让人信服。

“算了,这件事等结束之后,回道长安再说,还是先说说,这么多的百姓,该如何安置吧。”

这也是李世民颇为犯难的事情。

若是寻常几千几万百姓,随手就给安排了。

可是现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百姓,这些人耕地怎么办,教化怎么办,房屋怎么办,短期之内,甚至还需要供应这些人半年的粮食,这是一笔无比巨大的开销,甚至出现财政赤字的情况都有可能。

“陛下,臣建议,分而化之,化而藏之,藏而教之。”

杜如晦迅速的说道:“分化,百万人太多了,绝不能聚拢在要求,天南地北,从幽州到江南,将这些人一路撒出去,不能给他们聚集的机会。”

“藏,便是藏匿在民间,将大唐百姓与这些人混合在一起,从血脉之上,彻底改变这些人,与之女子通婚,与之男子断绝,五十年代时间,便可彻底转变过来。”

李世民不由的瞪了杜如晦一眼,也就杜如晦,敢当着他的面,提这种毁灭人性的建议。

真是一个好办法啊。

真要是这么做,高句丽而来的一半男性,将单身一辈子。

恐怕也只有杜如晦,能想出来跟绝户之策差不多的计谋出来。

要是他这么跟着做了,指不定史书之上,该如何说他李世民了。

比之暴君,估计也差不了几分。

“教化呢?”李世民直接忽略掉杜如晦的藏之建议,全当没见到。

“自然让让这些人说汉语,习汉字,用汉字,此事一时半会也牛转不过来,是长远之计。”

在教化之上,杜如晦还真的拿不出什么好的计划。

毕竟这些人,已经对高句丽之文字,根深蒂固,想要改变,很难做到。

“分而化之,倒是可行的办法,此事还需要与房公商量着安置,呈现在还有大量的百姓入境,先准备一番。”

“不过,朕倒是觉得,可以借助着这个机会,拿世家开刀了。”

李世民刚说完,杜如晦目光之中也闪过一丝惊奇之意。

李世民仅仅是言及一二,但杜如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