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神奇秀逸摘星楼(1 / 2)

雍州的文学风气其实并不算昌盛,这主要还是跟雍州的地理位置有关。

程灵从小庸河前街出来,一路走一路看,一边更是竖起耳朵接收各种信息。

其间也路过几家书肆,旁听了一些读书人的谈话,有些感慨颇为类同。

比如说有书生抱怨:“你们这书肆里头,怎么话本子一堆,时文却没得几本。看来看去都是这老三样,我都看得能背了。掌柜的,怎么也不想法子找些新书回来?”

掌柜的却也叹息:“唉,瞧郎君这话说的,当是老朽我不想收新书么?实在是没有门路啊!咱们雍州不比上阳、山阳那些地方,话本子比时文好卖,老朽我有什么办法?”

为什么话本子会比时文好卖呢?

程灵虽不与人攀谈,但她边走边听,一边默默观察分析,心里对此倒也有些判断。

雍州靠海,商业发达,人心难免就要更浮躁些,能够坚定信念一心向学的人自然就少了。商人逐利,卖话本子比卖科考时文更挣钱,当然就会更倾向于收集话本子。

此外,魏国的科举制度虽然比起齐国要完善许多,但实际上科举的盛行也就是最近二十来年的事。

是如今的魏皇在大力推行科举,开科取士的制度才得以在魏国实行了下来。

但士族对于学问的垄断仍然是一个大问题,要打破这个垄断并非朝夕之功。

在民间,尤其是对普通的商户人家与寒门中人而言,识字或许不难,但要接触到有深度,有大学问,并有助于科考的经典书籍,却非常之难。

不少的世家,甚至是以藏书为底蕴!

如此一来,市面上的书肆中,反倒是话本与杂书流行,至于说科考时文与各种经典集注,却是凤毛麟角,少见难见。

偌大一个雍州城,书肆也不多,程灵原先所设想的——寻些医书来看,竟是寻了个寂寞。

只能说她之前想得太美了,其中一家书肆的掌柜则道破了玄机,人家说:“哎哟郎君啊,你要看医书,那不该来书肆,去那医馆寻啊,或许有某位大夫,愿意卖你一两本呢?”

这是带着调侃意味的玩笑话,程灵拱拱手,回以一笑也便作罢了。

不然怎么说古代信息垄断呢?要不然又怎么说这时代庸医多呢?

都是信息闭塞和秘技自珍惹的祸,就这么一番对比下来,医学和文学都被垄断得厉害,反倒是商业方面的许多东西,流通又繁荣。

直到走到学府街的时候,程灵忽见前方人潮涌动,一道道声音在高扬欢呼:“摘星楼开了!卢公子昨夜观星象,言道今日酉时是极好的时辰,可以开摘星楼!”

“太好了,酉时到了,快些过去!”

“也不知道今次进入摘星楼的条件是什么?上回的诗赋,最后才取了十名入选者,太难了。”

“上上次是对对联,足足取了三十五人进入摘星楼呢,如果这一次还是对对联,那就太好啦!”

“嘿,想的倒是美,便是对对联,那也不是寻常人能对出来的,三十五人你当很多?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也不为过……”

听着这一声声议论,程灵一边顺着人潮向前快步而去,一边也渐渐将这个摘星楼看明白了。

原来摘星楼是雍州卢氏开办的一家特殊的书楼,书楼中藏书之多自不必说,内中许多经典都是卢氏珍本,外间极难得见。

整个雍州的读书人,几乎就没有不想去摘星楼中畅读一番的。

但摘星楼虽然对外开放,开放的时间却并不一定,每次开放之前,据说都要卢氏的郎君观星占卜,才能确定时间。

这个时间因此就具备有极强的不稳定性,有时候十天半月,摘星楼也不开放一回,有时候隔个三五天,说不定它又会连着开放。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稳定,摘星楼反而越发受人追捧起来。

毕竟,人都有那么点劣根性,轻易能得到的东西,不见得会珍惜,反倒是这种神神秘秘,似有若无的存在,却是格外能勾人惦记。

而摘星楼的引人之处,又不仅仅在于它的不定时开放,更在于,即便是开放了,它的进入门槛也很高。

每一次,摘星楼前的入门试题,都会引来无数人围观。

不仅仅是读书人,还有许多看热闹的闲人,哪怕自己不可能答对试题,进入摘星楼中,但就是在旁边看个热闹,也是一番盛况。

这种热闹,谁又会不想看呢?

而对于读书人而言,这其实又是一种变相的扬名之机。苦读多年,等的是什么?除了功名利禄,不就是人前显圣么?

程灵一边跟着人群走,一边听着各种信息,心中只觉得这个摘星楼的设想真是绝妙。

雍州卢氏,不愧是能够稳稳拿捏住雍州商会的家族。单只看这个摘星楼,就可想而知卢氏的主事人们,头脑有多花了。

难怪卢氏能在骆氏与涪阳王这两条气势汹汹的强龙之间,仍然保持住自己本土豪门地位,并与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程灵一边想着,不多时,见前方的人潮停止涌动了,那左手方向的路边却有一栋七层的高楼,星角斗檐,彩绣飞舞,伫立于世。

摘星楼,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