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上学。我的内心除了兴奋就是激动。对于以前的朋友,我还是更希望还在一个班的,但到了小学,不仅是打乱重新分班,而且有的同学直接转学了,去了县城或者外地念书了,这个就要看他的家庭条件了,条件好,或者父母在县城在外地上班,就跟着父母走。不过大部分人还是从镇上的幼儿园升到镇上的小学,镇上还有初中,没有高中,所以高中必须去县城念,那时候就肯定是陪读,或者住校。现在小学初中基本都还是在镇上,那时候条件好且特别注重教育的家庭并没有多少,相对于学校的好坏,那时候的家长们还是觉得得靠孩子自己努力,老师其实都差不多。这观念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观念是,好学校就等于好老师,就等于优秀的资源,就等于更容易获得好成绩,形成“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局势。
小学报名第一天,数不清的家长带着孩子报道,登记信息,入籍,交学费,一堆琐事,很多家长问东问西,老师主任会计忙得不可开交。第一年报名最复杂,因为都是这个学校新生,所以全都要一一和学校交流情况。但说简单也简单,如果你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里老人也身体健康,家庭不算富裕也足够生活滋润,那么这样的家庭到学校报道,基本就是去老师那儿登记一下,交下学费,然后回家等开学就行了。但我不一样,我第一天,我爷爷就带着我找到了班主任,班主任就找到了校长。那时候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还需要学费,一二三年级,我记得是三四百,四五六年级好像是五六百。学费价格醒目的挂在学校门口。
虽说是三四百,但也是我爷爷奶奶一个月的工资,跟校长请示之后,允许先入学,过一两个月再缴费。学费一次,后面学杂费一次,在开学后,两三个月左右,会收取学杂费,什么书本费什么学校的一些器材一些供学校日常开销的费用,加在一起,也有好几百,不低于学费。我爷爷一学期都是需要去学校两次,都是跟学校协商能否减免,不能减免就协商延迟交费。每当我被班主任喊出去,说我爷爷来学校找领导谈话了,我跟着一起去,我就内心觉得我的家庭好像跟被人不大一样,自卑的种子在一次次这样的经历中种下了。我去完回到教室,同学们会问我去干嘛了,我只能一笑而过,说没啥事。但即使我已经这样掩饰了,有的老师还是会在班上提及我的家庭困难,他们可能觉得让同学知道,能让同学照顾一点我,但实际上,小孩哪知道这些,都觉得我是异类一样,女生不和我说话,男生不愿带我玩,我只能找找以前在幼儿园认识的男生聊几句。
这种情况,在一二年纪,那个最争强好胜的年纪,表现的尤为明显,到了三年级往后,我们都长大了一些,或许是已经接受了很多书本上的思想的灌输,尊敬老师,爱护同学,孝敬父母等等优秀的美德,这时候,大家对于我的家庭才没有那么在意。但刚开始的一二年级,真的是我的噩梦,每当老师在班上提及我时,我都脸红,可能带有自卑,不管是提及我,还是喊我回答问题,我都会心跳加速脸红不止。
所以我基本上不举手,哪怕我会,也不举,有时候老师问我们这道题我讲的,你们明白没,大家都鸦雀无声,但我其实已经听懂了,但我不敢说。平时不表现,老师只能通过一些考试发现哪些孩子是真的学会了,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就以高分,冲进班级前五,老师很惊讶,因为前几的学生都是平时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学生,也能猜到他们会考高分,但唯独我,平时一句话不说,反而这时候像一匹黑马一样冲出来,杀进前五,还拿了奖状,老师不敢相信,同学们也不敢相信。老师在讲台上念排名时,前五的人有奖状,依次叫我们上去拿时,我按耐住内心的狂喜,脚也略微打飘,慢慢走过去,接过奖状,在同学们惊讶羡慕的眼光中走回座位,那种感觉真的,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那是期中考试,也就是每学期的中间,举办一次学校性的大型的测试,在每学期学末,还要举行一次测试。那时候上面查的不严,几乎所有乡镇学校都是这样,后来可能认为太多的测试,对于孩子的心灵发展不大好,害怕排名靠前的会骄傲造成滑铁卢,排名靠后的会自卑颓废放弃自己,就只允许每学期的最后一次考试,而且还不让老师公布排名,再后来都不公布成绩,但任课老师之间,为了因材施教,肯定会自己排名的,所以成绩单排名表都有的,只是需要你的家长自己独自询问老师成绩排名情况。
不过我还是希望每学期的中间的考试存在,因为学期末考完之后,都放假了,我的好成绩好排名都没人炫耀了,如果是期中考试的话,还要继续上,所以我就可以在同学面前嘚瑟,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毕竟攀比虚荣心这是人骨子里的东西,靠实力获得的荣誉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