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江军行军有四天了,傍晚,左容赢他们到了一个叫做达巴塘的地方。
为了不干扰这里的百姓,他们没进城,而是驻扎在了郊外。
趁着城门没关,采购的士兵去了城里,购办了一些物资。
达巴塘的吴县令知道了,派人宰杀了好几头猪羊美酒,以及买了一些粮食等,用几辆牛车拉到了军营里送给他们。
军中的几个伙夫,将这些肉烤的烤、炖的炖、红烧的红烧。
馋人的肉香味顺着北风,一路飘着,吸引了不少下面村民养的狗跑了过来。
士兵们在帐篷里喝着酒,大口吃肉,美美的饱餐了一顿,顺带也将啃了的肉骨头丢了出去,给在这浪的几只狗啃。
距离除夕,还有五天,年味越来越浓了。
有些醉酒的士兵,在帐篷里陡然地唱起了思乡的歌曲。
嗓音低沉、沙哑,甚至带着沧桑,歌声却声声入情,引起好些刚入伍的新兵蛋子眼泪汪汪,想爹想娘哭了起来。
听得不耐烦,也习以为常的老兵就教训着新兵,“哭什么哭,才走几天?不回家不是当兵的常有的事?习惯就好。”
更有淡然的老兵,喝了碗里的一口酒道:“到了边境,打起战来,每天不
是生就是看着战友死,也就没有时间想家了。”
“看开些吧,等战争胜利就好了!”
“是啊,等打了胜仗,就能凯旋回静江,一家团聚了……”
士兵们说着话时,獒犬带着关元坝肖老九朱友善三人拎着一个麻袋,进了帐篷里。
哭声唱声说话声,都随着颇有气场气势的几人一进来,而消声了,人人都看着他们。
关元坝爽口大笑,缓和了下紧张的气愤,瓮声瓮气地道:“兄弟们,不必惊慌不必惊慌。”
朱友善数了下人头,从袋子里拿出了二十张纸和信封给了一个在帐篷里的兵拿着。
“快过年了,将军晓得你们想家,特意让我们过来给你们发信纸,让你们都给家里人写封家信,报个平安。
悠着点写啊,纸张不便宜,每人一张,信封也是每人一封。
斟酌好了再下笔,不识字的,让会写的代笔。
注意注意,地址名字一定要在信封的上面写清楚,不然官使带信去静江,都不晓得送到哪里去。”
肖老九就拿出几支笔,一块墨、一块砚台去放在了他们吃东西的桌子上,“一个时辰后,我们过来收。”
几人还要赶着去下一个帐篷,在这里交
代清楚,东西给齐就出去了。
里面的人恍了下,转眼看到老兵手上的纸张,就都去抢了起来。
一些贼的就去抢了笔,再去抢纸。
“哎哎哎——”老兵高声冷色恐吓他们,同时他把拿着纸的手给举高。
“一群操/蛋的玩意,抢什么抢,一个一个来,又不是没有?扯烂了,写什么?都站好!”
抢着大多都是一些新兵蛋子,老兵一吼,他们都站住了。
老兵佯装着很凶的去给他们都发了纸。
一拿着纸的就去找笔,写家信。
会写的已经坐在地上,扑在矮桌上,提笔写了起来。
不会写的,看着拿着的这一张白纸,望了望他们那些会写的,满是羡慕啊。
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都扯/下面子,站在会写的身旁,托他们道:“小兄弟/老哥哥等会写完,帮我写。”
笔只有几支,会写的也在催手里拿笔的,“快点写啊,后面还有那么多人在等着呢,别写那么长,墨水没有了,这纸也写不了多少字的哇。”
“别催别催,投胎啊,思绪都被你给打乱了!”
“……”
关元坝朱友善肖老九那仨跟着獒犬去十多个帐篷里发了一圈,他们自己也
回了三人住的小帐篷里。
点着灯,往火盆里加了一些炭,围着小桌子,趴在桌子上写家信。
朱友善过去虽也是猎户,却读了好几年的书,还去参加了童生的考试呢,三人里,他算是肚里最有墨水的。
他拿着笔埋头就奋笔疾书地开始地给乌娘宏儿写信。
“娘子,我在外一切安好,就是外头一直在飞着雪,气候很严寒,比以前我们在老家还冷。
不过,你不用担心,我衣服够厚的,每天都有饭吃,每天长途跋涉的,走着走着也就暖和了。
现在我们到了达巴塘了,距离西北又近了一步,每天闲下来,我都对你和宏儿,千思万想……”
关元坝肖老九,就在村里读了一个启蒙,识得了一些字。
现在他们写家信,那是提笔就忘字,挠头挠了半天也不知怎么动笔。
“老/朱,怎么写啊,写什么啊?”
“写你们想跟大小梁说的话。”
“字不会写怎么办?”
“不会写就空着,或者用其他的字来代替。”
“你那么会写,你帮我们写呗。”
朱友善忙得很,顺口道:“家书,自己写的才会有心意,最好通俗易懂……”
关元坝看着写
了个不停的朱友善,他哼哧了一声,不服输地开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