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明泉山上故人无
正文
听到石郡守这样说,周院长抬起手,往下按了按,笑着对石郡守说道:“元庆呀!你言重了,我就是简单地过来问一下,要是元庆你不知道,那便算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石郡守听得周院长这样说,脸上的神色,也是放松了一些。
接着,周院长向石郡守问道:“元庆呀!你对周明周同学,有多少了解?”
石郡守回道:“回周老,周明周贤侄,是我一故人之徒,这位故人是我极为尊重的一位前辈,与我有救命之恩。昔年,我游历于东海之上,适逢海难,落于孤岛之上,幸得这位前辈施以援手,才使元庆得以回到九州。如此大恩大德,元庆始终铭记于心。因此,我对周贤侄,也算是爱屋及乌。
而且,周贤侄虽在我这里短短数日,却也能看出他品性纯良。我对他也算是有些爱才之心。”
随后,石郡守向周院长拱手问道:“不知周贤侄有何独到之处,竟能入周老的眼?”
周院长笑道:“周同学怎么说呢!具体的才学,我还了解的并不多,不过他这一来,却是帮了我一个大忙。”
石郡守这时也是渐渐放松了下来。轻声对周院长问道:“不知周贤侄,有幸帮了周老什么忙?”
周老对着石郡守笑道:“周同学写出了《死牛诗》。”
石郡守有些疑惑地问道:“周老,不知这《死牛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让您为其奔波?”
周院长听得此话,眼中流露出几分追忆神色,只见他缓缓说道:“这《死牛诗》也算是我的一番私心。今年这一道有关《死牛诗》的试题,是我心血来潮,临时添加到书院入学试中的。我也没想到,这心血来潮的一次,却是让我这多年来的夙愿,有了分实现的希望。”
石郡守郑重地拱手回道:“但请周老直言,元庆必尽我所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周院长对此摇了摇头,无奈苦笑道:“元庆呀!之前我就说了,就是过来随便问问你,你要是知道,自然是皆大欢喜;你要是不知道,就这样过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用不到你去赴汤蹈火。”
石郡守听着这话,讪讪地笑了笑,而后拱手回道:“周老,刚才是我激动了,您慢慢说,我慢慢听。”
周院长继续说道:“这《死牛诗》是我认识的一位先生所作,这位先生学究天人,只恨我资质愚钝,与先生分别时,仍未能入先生法眼,不能以先生门下弟子自居,实属生平憾事。写出这道《死牛诗》的试题,便是想看看这九州之上的学子,有什么人,能够有先生的些许风姿。将这样一个可塑之才,收入门下,悉心教导,也算是聊以慰藉了。若是能为大夏培养出一位栋梁之才,也算是老夫为大夏尽的一份绵薄之力了。”
石郡守对此敬佩道:“周老一心念着大夏,实是我辈之楷模。”
周院长摆了摆手,和颜悦色地向石郡守开口道:“好了,元庆,我来找你就一件事,你与周同学的师父还有联系吗?知道他住在哪里吗?”
石郡守轻声问道:“周老,您的意思是?”
周院长回道:“我觉得周同学的师父,颇有那位先生的风姿,希望将其引为知己。甚至有可能,周同学的那位师父,便是我一直要找的那位先生。”
石郡守回道:“这是好事呀!若真是如此,可就真的是皆大欢喜了。”
随后,石郡守便是说道:“周老,这位前辈就在城外明泉山住着,您去了,说不准就能碰见了。不过我这几个月也没有去拜访那位前辈,说不定这位前辈去云游了。”
周院长回道:“没事,此去见到最好,没有见到,就当是一次郊游嘛!”
说罢,周院长向石郡守告别道:“元庆,我就不多留了,带远达和崇五一起去见见那位周同学的师父。”
石郡守回道:“周老,这天有些凉了,要不为你准备一辆马车?”
周院长摆了摆手,对着石郡守说道:“不用了,这去见先生,总是要带几分诚意,再说了,我这身子骨,还不至于爬个山就散架了。”
石郡守听了周院长这话,没有说些什么,只是叫来小梅,吩咐她准备些吃食,供周院长等人路上吃。
过了一会儿,周院长带着蔡院长,崇五先生走了出去。一旁跟着一些婢女侍从,手里提着一些包裹。
周院长一行人走着,渐渐远离了纵横交错的街道,街市上的喧闹声,慢慢消失,耳边变得清净了起来。
一行人静静地走着,走到了城门口,守在城门口的官差照例上前询问。郡守府的几个婢女侍从,上前处理。
接着,周院长一行人便顺利地走出了城,期间也没有发生什么事,一切都很平静。出了城,便看不到熙熙攘攘的行人了,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空旷的原野。
在这空旷的原野上,有着几条平坦的驰道,通向四面八方。其中有一条驰道,是直通明泉山的。当初周明来明泉城时,走的也是这条路。
现在,周院长等人沿着这条驰道往明泉山走。一路上有一些人走过,是这城边的乡民。他们也不认识周院长一行人,自顾自地走了过去。偶尔也会在驰道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