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君王死社稷,百姓尽赴死(1 / 2)

历史研究院。

赵廷元也同样幽幽叹道。

“悲歌慷慨千秋血。”

“文采风流一世宗。”

“我亦年华垂二九。”

“头颅如许负英雄。”

能让满清编纂之《明史》评价,烈于千秋,荷褒扬于兴代,名与日月争光。

足以证明范文景等人,忠烈之事迹。

但。

大明烈士不计其数,但能于史上留名者,为数不多。

如雷贯耳者,更是少之又少!

屏幕中。

朱元璋听着林毅的回答,他面色依旧平静,眼神依旧平稳,但是内心却是掀起滔天巨浪,只因那一句君王死社稷,只因那一句忠烈至极。

那便仿若看见那尸山血海的地步。

是什么样的局面,需要君王赴死?

是什么样的局面,能够换来一句满朝尽忠烈!

大明亡了!

但却未亡!

只因其气节还在,只因明心还在。

林毅望着脸色平静的朱元璋,也能感受到其眼神流露出的悲愤,只是有些话,却不得不说,有些事也不不得提。

他再度开口:“明亡后,皇太极即位后,改国号为清,意为清之帝王。”

“然而。”

“却以‘剃发留头’、‘不从者斩’等铁血手段,强令统一整个中原。”

听到这话,朱元璋脸色第一次变了,他脸色变得铁青无比,浑身都在颤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何能剃?

如此手段太过狠辣,这哪里是剃发,分明是斩却明心!

“江阴百姓为了抵抗剃发令,发动全城进行抵抗,诸生许用等人于明伦堂共同立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我中华男儿岂可失身!”

“书吏张贴布告,却将笔仍于地上,就死也罢!”

“清朝大怒,派二十四万清军铁骑,领两百多门红夷大炮攻打江阴。”

听到这话,朱元璋呼吸急促了起来。

两百多门红夷大炮攻城,江阴百姓不过十万余人,仅凭一城之力如何能够得扛得住?完全是以卵击石!

就在朱元璋心中紧张的时候。

林毅的声音陡然拔高:“江阴被清军围困八十一天,十万江阴百姓血战孤城,毙清军七万五千余人,包括王爷三名,大将军十八名!”

这一刹那。

朱元璋直接屏住了呼吸,双手剧烈的抖动了起来。

江阴十万百姓中有多少妇孺幼童,他不知道,但江阴的兵力和清军相差至少有三倍,而且尽皆都是百姓,在这种悬殊的力量下,竟然能够击毙清军七万余人。

斩杀王爷三人,大将军十八人。

这样的战绩堪称奇迹!

只是,这般结局真的是好的吗?

朱元璋忽然有些心慌了,这不是帝王心态无法保持,而是他隐约猜测到了一些事情,让他双目都有些通红,他盯着林毅,声音沙哑的询问:“那些百姓如何了?”

林毅深吸一口气,语气沉重的说道:“城破之时,江阴百姓九万七千余人无一人投降,全城上下男女老少,纷纷与清军血战到底,力不能从战者,皆投河而亡。”

“即便是七岁孩童,毅然赴死,无一顺从!”

“八月二十三日,全城殉国!”

林毅声音振聋发聩,犹如滔天之怒,犹如天边剧烈翻滚的血云。

“全城殉国……”朱元璋怔住了。

哪怕他是开国皇帝,更是从那尸山血海之中杀出来的,可纵然是这般,他也仅仅只是见过战场厮杀的惨烈,何曾见过这般壮烈至极的场面。

十万百姓尽皆赴死!全城殉国!

那将是何等场面,又将是何等之悲壮!!!

……

“全城殉国!”

林毅的声音响彻了大殿,也响彻了华夏历史研究院的会议室。

赵廷元双手撑着两侧的扶手,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通红的双眼仍死死地盯着屏幕。

仿佛于那血云之中,他看到了十万人赴死的场景。

看到了被清军屠戮的情景!

“江阴八十一日!”

这乃是江阴百姓为反抗满清剃发令宁死不屈的气节!

江阴百姓团结一心,共御外侮,明知孤立无援,却誓死捍卫尊严和文化的浩然气节!

这,也是满清残酷屠杀的罪恶!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这!

便是被满清涂改,被满清封禁的残酷历史!

院长、史学家也于一片沉默之中,紧攥双拳,眼眶的泪水汹涌而出。

犯下此等恶行的满清,尚且无法正视这一段历史。

何况是他们?

但他们,却不得不正视。

不得不重新提及!

因为历史上记载的每一笔,都是用鲜血来刻画,用尸骨来堆积。

残酷而又冷血。

更如一根根尖锐的利刺,扎于心间。

让他们不敢忘却这充满血泪,充满荆棘坎坷的华夏历史!

央台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