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闲坐书房(1 / 2)

该走到的都走到了,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自己上来一股懒劲,连原来打算和艾萨克见面的事情也懒得安排。坐在书房想看书,书里写的什么东西无论如何也进不到心里,看着窗外的远山近树,心思都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似乎什么都在想,似乎什么也没想!

达利娅一天到晚忙的很,哪有时间象在里斯本那样陪你读书?不是陪着爷爷他们沟通感情,就是带着铁柱和孩子去逛街,甚至和铁姑、小玉母亲组团去游玩。

自己也清楚,这就是茫然的感觉!虽然自己说不在乎,但是基地的撤销对自己打击还是沉重的,割断了自己和国内的主要联系途径,一个孤儿院的联系基本和抗日没有什么关系。

自己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前世纪录片的一个画面:“一个日本鬼子,抓着一个五六岁孩子的后衣领,拖向南京的杀人场,孩子的四肢在无助地挣扎着……。”画面无声,自己不知道那个孩子是不是在哭泣,一个连死亡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孩子是不是在恐惧……。悲惨的画面很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只记住了这个画面。挥之不去,越是想忘记,记得越是清晰,那无声画面里孩子的哭喊却在自己脑海里响起……。

十年来,“抗日”这个自己心中最大的支柱轰然倒塌,造成的心理冲击,难与外人道!好在没有引起象苏黎世那个时候的后果。看出一些端倪的李明钓还提醒说,看书也不能太累了。

任何事情总是会消亡的。经过痛苦一周,自己才重新审视一下书房。看着空了不少地方的书柜,说明有些文物价值的书籍和摆件已经被姥爷收藏起来了。把从延安带回来的边币重新梳理一遍,更换了更好的保存方式,连同先生签名的书籍锁进自己的保险柜里。里面几乎是空空如也的,连现金都不曾放过。以前还放过图纸一类东西,给人或卖清理掉了!

先生说得对,凡事要往长远之处看,先生曾说过“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想起先生,自己心中总是温润的。和文人说文,与武人谈武,和自己这个“二百五”学生就谈“二百五”!还在苦难中挣扎奋进的祖国,自己一定会有所作为的。把自己还记得住的回忆记下了,免得以后想不起来了,这个看来已经晚了一些,总比以后再做要强不是?

随便打开一本书,在找来的笔记本上涂写着,像是边读边记录心得似的。连姥爷听说之后都夸奖“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自己听懂了意思,却不好意思问是谁的诗句。

未来的世界,美国无疑是主角,你无论是不是喜欢它,他都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你,无论你在哪个角落,只要在这个世界上。第二个主角就是苏联了,英国丢掉了第一连第二也保不住,世界的残酷是毫不留情的……。自己对美国政治虽然不清楚,但是对谁那个当总统却是了如指掌,这个完全可以满足自己做一些政治投机,至少在艾萨克面前的神棍形象不会崩塌。这个不用记录,自己忘不了,不能落文字。保险柜谁敢说保险?

自己读了若干军事装备刊物书籍,现在看来,管用的不多,最多是方向上能够让自己的企业不犯错误,明白一点原理性的东西,其他的像用了什么材料啊,就茫然无知了。

民用产品方面倒是不少能够利用,冰箱、电视、洗衣机和空调的民用化无疑可以做大企业,先行一步研究,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而已……。飞机、汽车是现在大家都看得见的方向,自己的实力恐怕无力和资本巨头比拼,在特殊的地方还是有发挥机会的。

对未来影响最大的科技无疑是计算机和网络了,这个自己也要分杯羹……。

医药科技的重点无疑是从医药化工转到医药生物方向了……。

贸易?不想了,自己水平不如伍迪,未来一个庞大的贸易帝国已经露出端倪了。金融不懂,也不要费心了。

对祖国帮助的时间窗口,解放战争期间只能看机会,通过苏联不是个渠道,只能靠山东沿海一带的机会。新中国之后,一个是通过香港和澳门走私,可以做一点星星点点的帮助。巴基斯坦是个不错的渠道,但是大规模的恐怕要到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日本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才可能,也就是自己要在日本建立企业,一个是从日本经济复苏中捞一点,也是做个准备,千代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之后就好办了!

和苏联的关系如何处理?只能断绝达利娅和苏联联系,或者达利娅回苏联。联系的渠道只能是伍迪和他的苏联情人之间的贸易渠道了。企业重利,美国政府惩罚最多到罚款企业而已,除此问题就大了一些。二战之后,苏联的红色扩张太凶猛了,美国人感到害怕是自然而然的,整个西方都是胆颤心惊的,都在猜测第三次大战何时降临。

记忆这个东西,有时候越记起来多了,就越多,连没有用的也跟着涌现。在笔记本上涂写满了就安置在书柜的角落里,这些地方才是保险的地方,保险柜是吸引别有用心人眼球的所在!随着记满的笔记本增多,自己的信心又重新回来,连自己都能够感觉到自己气质的变化!

44年的春节是在1月份的25号。提前五天,小雅回到密苏里,需要自己这个哥哥从这里送亲的。忙年和忙乎小雅的婚事连到了一起,小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