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景国而言,新生的大辰是弱小的。
在景皇景中月的眼里,大辰就是一片韭菜园子。
大辰二年,他派兵入侵大辰,一举占领了大辰东部六个城镇。
大辰三年,他亲自去了大辰的昌平城外,于大辰三年六月初九,和大辰皇帝唐无妄签订了一份溧水条约。
大辰赔偿景国白银三千万两!
送质子入景国,受景国看养!
转眼已经过去了十六年,而今似乎又到了在溧水河畔牧马的时候了。
但就在去岁末,大辰却发生了一场惊天巨变——
大辰皇帝唐无妄驾崩,许云楼的儿子许小闲一跃成为了大辰的摄政王!
通过在长安城的谍子送来的情报,这位年仅十八九岁的摄政王所做的那些事看起来颇不简单。
倒不是他的那些入了文峰阁的诗词,而是他治国理政的方略。
在景皇看来,如果许小闲当真实现了他的那些方略,大辰说不定还真能强盛起来,这对于景国而言自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他反悔放回唐不归,而是极有礼节的邀请许小闲远赴景国都城平阳。
一来,他确实想看看云楼先生的这个在凉浥县长大的儿子究竟像个什么模样,二来嘛,九公主景蓁蓁也确实到了招驸马的年岁。
许小闲不是大辰文魁么?
若是将他招为景国之驸马,他就必须留在景国,那么大辰之变革恐怕也就无疾而终。
若是他不愿……那就将他埋在景国,这样大辰之变革同样无疾而终。
所以究竟如何选择,这取决于许小闲的态度,在景皇看来他只要一个结果——
大辰不能有许小闲!
许小闲自然也明白这就是一场鸿门宴。
但为了亲弟弟五皇子唐不归,这是他不得不赴的鸿门宴。
……
御书房中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了起来。
虽然此前许小闲早已对他们说过景国用了这一手,虽然他说这也就是去景国相个亲,但能够坐在这御书房里的大臣可没有一个是傻子,他们自然也能明白景皇的意思。
现在正是云国犯边、朝中吏治往下整顿的关键时候,也是许小闲当上摄政王正在施展他的那些治国方略的起步时候。
偏偏就在这时候,景国的使者却到了。
许小闲看了看朱秉礼递过来的这份名单,排头的第一个人的名字就令他吃了一惊——
景国太子太傅叶书羊!
他并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他吃惊的缘由是这个人的名头。
太子太傅可是个不小的官儿,如此看来,景皇对此事是极为重视的。
他抬起了头,问了一句:“你们可知道叶书羊是谁?”
童安若一怔:“叶书羊?景国大儒叶书羊?”太子太傅,想来也应该是位大儒了。
“叶书羊而今应该年约六旬,在许多年前……还是在离朝的时候,叶书羊曾经到访过长安。”
童安若回想了片刻,又道:“这便是离朝末年历史上的那件有名的盛事——雅集论道!”
“老夫记得那场盛事,参与者除了叶书羊之外还有魏国的大儒花中举,离朝的书贤简从书、以及云国的大儒宣山玉。”
“雅集论道三日,四位天下最有名的大儒辩经论文言策,最终叶书羊取胜,被誉为天下大儒第一人,就连费渊也是他的学生!”
“怎么?这位老大儒他又来了?”
许小闲这才知道这叶书羊的名头如此响亮,他点了点头,咧嘴一笑,淡淡的说了一句:“这景皇倒是瞧得起我许小闲啊!”
廖仲云却蹙眉说道:“老夫想……恐怕是这位老大儒听闻了你的那些诗词,专程前来长安想要看看你!”
许小闲扬了扬眉头,如果是言及诗词,他断然是不虚这位老大儒的,但如果是谈论到更深层次的思想……这古人尤其是所谓的大儒,都喜欢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能够流芳百世的思想,如果辩论这个玩意儿那就很烧脑了。
主要是很无趣,还浪费时间。
于是他将这名单放下,对朱秉礼吩咐道:“就将他们先安置在鸿胪寺,我暂时没空去见他们,叫他们等我通知。”
朱秉礼一怔,在以往若是有外国使节前来求见,皇上是一定会好生安排安排的,最不济也得召到面前来说声辛苦,可这位摄政王似乎没将这事当成一回事。
何况这名册里面可还有一位太子太傅、天下第一大儒叶书羊老先生!
“……会不会有些怠慢了?”
“无妨,我是真的没时间,让他们先在鸿胪寺呆上几天吧!”
朱秉礼沉吟片刻躬身离去,廖仲云等人又多看了许小闲两眼,心想这位爷毕竟有那么多的诗词进入了文峰阁,被誉为大辰第一才子,这才子嘛,总是有些心傲的。
其实许小闲真没这样的想法,他现在暂时不能去见景国的使者,因为现在他还有许多的事需要去做。
在这御书房中和几位重臣定下了接下来要处理的事,所有人离去,许小闲这才吩咐严公公去将暗衣卫的大统领边照给叫了过来。
“坐……咱们在云国有没有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