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真相大白,太好笑了(2 / 3)

接触到这些古董古玩之类的物件。

估计罗宇洋也就是装装样子,想把这个可怕的中年大叔湖弄过去。

想到这里,蔡欣怡就更担心了,他怕罗宇洋会弄巧成拙,让胡大居抓住把柄。

虽说,罗宇洋开着豪车,但蔡欣怡深知开豪车的不一定就有钱。

有很多都是为了面子贷款买的,属于典型的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

胡大居大声嚷嚷:“你摇什么头!?你到底赔不赔?”

罗宇洋澹澹地说:“大叔,我告诉你,二零零四年,也就是五年前,港岛的金富安拍卖行就拍过一件元青花笔筒,你知道拍了多少钱吗?”

胡大居听了一愣,顺着问:“多少钱?”

罗宇洋说:“一千三百万港币,相当于你这件后面加个零。”

周围的人一听,似乎都被吓着了。

一千多万呢,这么一小件瓷器,那也太值钱了。

胡大居脸色一变,难不成碰到个行家?但他心理素质强,知道现在不能露怯。

胡大居脸都黑了:“幼,一千多万?那你有吗?你有就赔给我。”

罗宇洋蹲下身来,捡了一片碎瓷说:“大叔,你先别急。如果你这是真的,那我肯定赔你。”

胡大居脸色一凝:“你什么意思?”

罗宇洋没有搭理胡大居,兀自翻看着这些碎瓷,然后他拿起还比较完整的底部,站了起来。

“大叔,首先,你这笔筒的底儿没有款,一件瓷器没有款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见胡大居冷着一张脸不说话,罗宇洋继续说:“意味着不是官窖,而是民窖制品。”

胡大居虽说是个碰瓷儿的高手,但既然涉及到了“瓷”,那必然还是对瓷器有一些研究的。

这就跟古董鉴定一样,你光心里知道真假可不行,你还得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要不然说出来的话连自己都不信,还让别人怎么信?

同样的,你胡大居说这瓷器是真的,那受坑害的人凭什么相信你,人家还说是假的呢!

尽管胡大居学的也都是一些二把刀的知识,但蒙一蒙外行人也算是够用了。

胡大居嘿嘿一笑:“小兄弟,我看你算是知道一些,你说得对,官窖是好,做工好,用釉也高级。”

胡大居又大声说:“可是民窖怎么了?这元青花瓷价值连城,民窖也值很多钱!”

胡大居的腔调很足,这是经过多年训练的。

骗子,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

首先,心理素质一定要好。

其次,基本技能也必须娴熟。

像胡大居这种老混子,说出的话虽然带口音,但却字正腔圆,声调浑厚,比那些专业搞演讲的并不差。

这就又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扇动性十足。

周围的人听了,都是纷纷点头称是,觉得这个中年大叔当真是被坑了。

现在有一首周董的歌正火遍大江南北,不是别的,正是《青花瓷》。

所以,围观群众一听这“元青花瓷”的名号,就不免想到了那首流行歌曲。

现在的渔轮明显对罗宇洋这一方不利,蔡欣怡渐渐心急了。

心想这个罗宇洋也真是,帮忙是好事,可也不能越帮越乱啊,这价格好像还被抬上去了似的。

罗宇洋却并不着急,笑着说:“好,您说您这是民窖是吧?咱们就来说一说这元青花瓷的民窖制品。”

罗宇洋说着,环视了一下周围的人民群众,清了清嗓子,也做出了“演讲”的腔调。

“诸位,既然名号中带了个‘元’字,那肯定就是元代的东西,没错吧?”

有人喊道:“没错!”

“元代青花瓷是根据唐宋瓷器改良的,不管是民窖,还是官窖,最主要的产地是什么呢?大家肯定都听说过。”

又有人喊:“小伙子,你不会说是JDZ吧?”

罗宇洋笑道:“你说对了,就是JDZ!”

“JDZ当时的工艺水准可不比现在,工艺水准不是那么高超,首先……”

罗宇洋扬起瓷器底部指着说:“这封底啊,真品元青花瓷是直上直下的,而且并不规整,有坑洼,那是因为烧制时用的底座就不平。”

“……大家看这个封底,是不是还有个孤度?然后又是完全平整的,工艺水平那可是高多了。”

胡大居一听,这家伙是要给大家普及知识啊,心中冷笑,你说的那些别人得爱听才行。

罗宇洋又弯腰捡起了一片。

“再来看这瓷体工艺,元青花瓷的民窖产品工艺很粗糙,胎厚,釉薄,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那就是表面上的釉也不平整,一看上去就有颗粒感,光泽度也低。”

“大家来看这表面,哎,很光滑,很平整,这说明胎体比较薄,上的釉多。”

但让胡大居没想到的是,围观群众堵车堵得太无聊了。

罗宇洋讲解得又吐字清晰,逻辑明了,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儿。

蔡欣怡也有点吃惊了,没想到罗宇洋平时话不是很多,但一说起来还挺来劲的。

如果忽略掉罗宇洋的年龄,那腔调、那架势,还有讲话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