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才是真正提高相声地位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相声只是天桥的撂地把势,李先生的出现,才正式把相声从市井街头带到大型茶社,让相声真正登上大雅之堂。
而且,原先在茶社一般都是鼓曲来攒底,而相声能在茶社攒底也是从李先生开始,也标志着相声地位大增。
其次,李先生还是灌制相声唱片第一人,1908年,百代公司为他和搭档张德全先生录制了四段相声:《交租子》、《对对子》、《灯谜隐语》、《怯封钱粮》,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相声录音,为后世留下珍贵的音频资料。
再有就是,李先生还是把相声带到南方的第一人。
上世纪初,李先生开始南下演出,成功为相声这门艺术开疆拓土,扩大了影响力。
可就算是这么牛的李先生,第一次来上海演出的时候,也难免遭遇了兵败。
当时广告打出“万人迷”三个字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他不是美女,就是帅哥,于是蜂拥而至。
结果演出开始后,观众一看上场的是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便一哄而散了。
最后还是多亏了陈子贞先生,才算是挽回了一些口碑。
连李先生这种相声门跨时代的人物,都差一点儿折在了上海滩,德芸社此来结果如何?
别看票都卖光了。
真等到演出的时候,观众要是不认可的话,照样能砸了德芸社的招牌。
萧飞想了想:“还是先回酒店吧,这些日子大家伙也累了,今天好好休息,有什么事都等到明。”
巡演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伙还有个兴奋劲儿,毕竟他们当中好些人都是第一次,可是四站过后,一个个全都有点儿疲态了。
每天不是赶路,就是演出,一次两次的还行,一想到接下来还有那么多站,还真不太容易熬。
大巴车到了酒店,栾芸博宣布了自由活动,不过所有人晚上必须回来住。
“小孟,刘佳,你们两个负责,晚上九点半点名。”
他可不敢真的给大家伙松了笼头,上海这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万一出点儿什么事的话,麻烦是一方面,关键也是担心影响到了德芸社的名声。
演出承办方已经提前办好了入住手续,萧飞等人直接提着行李上楼,刚把行李放好,乔三木和潘芸亮就过来了。
“师哥!咱们出去玩玩啊!我还是头一回来上海呢!”
每到一个地方,乔三木是必定要出去转转的,买点儿当地的小玩意儿,准备回去送给许丹。
“我就不去了,这两天太累,我得好好歇歇!”
每场演出三个活,其中还有一个单口,等到三个节目演完之后,还得返场,连说带唱的,今天早上一起床,他就发现嗓子有点儿不对劲。
说的太多,给嗓子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要是再不好好休息的话,萧飞都担心能不能撑到这次巡演结束了。
这些日子可得小心在意,他是这次巡演的主角,万一他的嗓子要是废了的话,到时候可就没法收场了。
送走了乔三木和潘芸亮,闫贺翔又来了,他是找萧飞对活的,刚才下车的时候,萧飞交代过。
毕竟是个新活,虽然这段时间俩人一直在不停的对,可没正式演过,即便是萧飞也担心会出问题。
趁着还有时间,得好好的再砸几遍,把这个活彻底弄熟了。
“来!喝一杯!”
萧飞泡好了茶,给闫贺翔也倒了一杯。
“我配的药,护嗓子用的!”
闫贺翔连忙接过:“师哥,咱们……现在就开始?”
“嗯!”
萧飞答应了一声,坐在旁边,对活用不着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进去,主要是梁子,还有里面的大包袱。
等到正式演出的时候,萧飞肯定还要根据台上的情况,观众的反应,再临时做调整。
这几场演下来,萧飞明显能感觉到,跟闫贺翔搭档的时候,使活要更加的顺畅。
冯兆祥虽然基础好,但是临场应变的能力稍微差了一点儿。
之前,萧飞确实想过,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搭档,实在不行就跟冯兆祥凑一对儿算了,但是通过这几次的合作,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等这次的巡演结束之后,他就得给冯兆祥选个合适的搭档了。
“行!挺顺溜的了。”
连着对了两遍,萧飞都没发现什么大问题。
“师哥,那我先回去了!”
闫贺翔听到萧飞的话,也是暗暗松了口气,每次跟萧飞独处,他都忍不住紧张,要说萧飞对他们每一个师兄弟都非常好,可就是太严厉了。
稍微有一丁点儿让萧飞不满意的,就能立刻被抓出来,每次在萧飞面前溜活,都得精神高度紧张。
“急什么啊?聊会儿。”
“诶!”
闫贺翔心里叫苦,可是偏偏又有些激动,熟悉萧飞的人都知道,但凡他愿意聊的时候,那基本上就代表着,要传真功夫了。
要么是教一个活,要么就是传授舞台经验,总之,绝对受益无穷。
果然,聊了没两句,萧飞就开始跟闫贺翔说起了,这几场演出的时候,他在舞台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