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的有点儿远了。
故事之所以这么设计,完全是为了突出梅大师的伟大,所以必须树立一个站在对立面上的人物。
就是眼前这位——十三燕!
“你好,你好!”
王学奇老师站起身,跟萧飞握了下手。
看看这就叫有礼貌,有素质,起身握手,其实并不代表什么,只是一种态度而已。
“两位都坐吧,咱们细聊!”
陈虹说了一句,叫来服务员给萧飞上茶。
萧飞一直在看着王学奇老师,从他坐下的那一瞬间,他就知道,这位老师肯定也是特意找人学过了。
正如萧飞想的那样,为了演好这个十三爷,王学奇特地拜京剧名家李舒先生为师,苦心学剧,从跑圆场、整云手、甩髯口开始,日复一日练习。
萧飞的梅大师是最后定下来的,而王学奇的十三燕则是最早确定的角色,从定下来让他演十三燕,一直到现在整整四个月的时间,他一直在学。
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到了这个年纪,重新接触一种完全没有多少概念的曲艺,实在是太难了。
王学奇坐下之后,身子自然后仰,几乎是半躺在了椅子上,一只手捏着两个核桃,看人的时候,微微眯着眼。
他要保持住这种感觉不能松劲儿。
“小萧,你接触梨园行的老前辈多,怎么样?看着王老师身上有点儿意思了吗?”
陈虹突然问了一句。
萧飞听完之后就笑了,怎么说呢?
架势看上去有点儿像,但毕竟是演出来的,不是身上带出来的。
真正经历过旧社会的京剧名伶,萧飞小的时候接触过不少,他们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端着架势,说话拿腔拿调,傲气外露,要让别人感觉他们都是爷,可是,骨子里总是不经意的流露出脆弱,因为在旧社会,戏子是下九流,就算步入了新社会,但是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改变不了。
说白了就是用强势来掩饰自己对外人眼神的恐惧。
总之就是非常矛盾的个体。
“别那么懒就更像了!”
别那么懒?
王学奇听着,一开始还不解,但是,仔细一琢磨,微微将腰板挺起来一点儿,眼睛也不再是微闭,而是炯炯有神的直视着前方,只是没有焦距。
陈恺歌看了,也是不禁啧啧称奇。
萧飞只一句话,十三燕的形象好像立的更加稳当了。
“现在呢?”
萧飞笑着点点头:“有点儿意思了!”
他这话说的有点儿狂,但是屋里的其他三个人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的。
毕竟,老辈的艺人,只有萧飞接触过,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萧飞最清楚。
看着王学奇老师,萧飞心里也是不禁感叹,如果这位老师能把燕十三这个角色给演出来的话,怕是要比梅大师这个主角都出彩儿。
萧飞仔细研读过剧本,整部戏要说最精彩的,不是梅孟之恋,也不是梅大师前往美.国演出,甚至不是后来梅大师蓄须明志。
最精彩的就是故事开篇,梅大师和十三燕这新老两代京剧名伶的擂台赛。
最终,梅兰芳打败了十三燕成了新一代伶界大王,可看完整个故事后,萧飞对梅大师的形象却模糊不清,十三燕反倒惟妙惟肖。
按照人物设定,十三燕是在梅大师之前,被誉为伶界大王的京剧名角,与梅家有着三代情谊,梅大师叫他“爷爷”。
在梅大师的大伯去世之后,十三燕在实际上担负起了培养梅大师的责任,对梅大师来说,十三燕既是师父,是前辈,更是亲人。
但自古同行是冤家,两人之间也有着潜在的竞争关系,加上旁人的挑唆,一场轰烈的擂台赛就此来开帷幕。
虽然结局是以十三燕之死而告终,但正是十三燕的那一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的座右铭,使得故事真正成全的,反倒是十三燕这个稍纵即逝的形象。
而后梅大师接过了十三燕的班,将老人家“提高伶人的地位”的遗愿发扬光大。
可以说,十三燕这个人物影响了梅大师的一生。
他一方面自负保守,仗着西太后老佛爷赏赐的黄马褂坚守着旧式戏曲的老路,是戏子里没落的贵族。
另一方面,他重情重义,信守诺言,为人耿直,志向高远,他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缩影。
当初,看完整个剧本之后,萧飞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么人物,如果不是年龄不合适的话,他倒是想演一演这个虚构出来的角色。
王学奇老师没正经学过京剧,对旧社会艺人的了解,也只存在于李舒先生的描述。
可李舒先生同样是道听途说,他所理解的恐怕就是那些已经隐退了梨园行老先生,而不是真正从旧社会走过来的那些名伶。
萧飞这会儿也知道了陈恺歌让他来的目的,除了和剧组的主创人员见上一面,彼此熟悉熟悉之外,就是想要让他给王老师上上课。
“不敢说教,咱们相互探讨吧!”
萧飞接着就把自己亲眼看到过的一一对王学奇说了,包括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调,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