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和平条约(1 / 2)

一位官方的宗师级高手,按照协议至少能守护宋国王室两百年。

其本人的寿命更是能活到五百岁。

谢客赢今年才不过才40岁,还有大把的时间。

齐仁海摇头苦叹。

虽然十五万新军已经整军完成,集结在天锦镇。

他手中的兵力来到了将近二十万,甚至比围困定陶的时候还要多。

但他却丝毫没有再进攻的想法。

不是不想,是真的不敢。

集安战役已经失败,战争继续下去,济水以北都会逐渐落入曹国的手里。

他现在可以二次进攻定陶,但面对的许多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的。

先不谈会面临白衣剑客的风险。

就算真的只是个意外,他不会再次出手。

那为了守卫国都安全,曹军主力必定会回援,在集安不会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将独自面对曹国最精锐的虎狼之军。

他手下虽然有二十万大军,但十五万都是新军,战斗力很难有什么保证。

仗之横行天下的算术告诉他。

这仗打不了,获胜的几率只有不到三成。

宗师战力如果参战,胜率则是几乎为零。

今时不同往日,曹国在逐渐解决了各方威胁之后,宋军又连续在两个方向上大败。

攻守之势异也。

该罢兵了啊!

曹国人不好应付,还是回阳夏和我最亲爱的吴越两个小弟交流交流感情比较好...

大周历1108年六月,宋国向曹国派遣使者求和。

尽管何裘还想继续把这场战争打下去,但却遭到了国内各阶层的反对。

在过去四个月的战争之中,曹国虽然对外取得了惊人的战绩,但自身的伤亡损失也很大。

军队损失数量高达十万有余,负伤者更是过半。

别看曹国每次都是以少胜多,可这都是拿命换来的。

整个现役部队,还能够进行有效作战的,也就十几万人。

包括二线部队在内的编制人数缩水了一半。

各地守备空虚,在定陶被围,政令被阻的情况下,境内也开始不稳,冒出了许多借机兴风作浪的贼子,必须加以处理,否则必将酿成大祸。

反正主要的意思就是曹国的厌战度哗哗上涨,如果曹君执意作战,也不是不行,但是要充分考虑还没打垮宋国自己先裂开的情况。

宋国地大物博,非一时能灭也。

在双方使者的共同见证下,宋郑曹三方在天锦镇签订了友好条约。

条约内容包括:

1.宋国将集安在内的二十六座城池割让给曹国。这项条约意义重大,自此曹国可以独占富饶的陶地平原,再也不用担心外部的威胁。

2.宋国支付共计一千六百万两白银作为赔偿。其中郑国六百万两,曹国一千万两。

3.宋国将天锦镇以及此次战役中实际占领的土地尽数交还给郑国,并由曹国出资两百万两将天锦镇的所有权买下来。

4.归还二十年前郑国被宋国侵占的城池两座。

三方的使者都是笑嘻嘻的。

就是不知道是否各自心怀鬼胎,还会不会有下一次战争,时间又是在何时。

这次的协议对三方来说都是非常满意的。

扣掉用来购买天锦镇的银子,曹国获得了八百万两的财政赔款,这些钱对宋国来说不值一提。

但是放到曹国的角度看就相当于是一年财税的五分之一,不是很多但也不算少了。

多少能填补一些这次战役的巨大花费。

二十六座城池的加入不仅代表着新获得大片的土地,也包括了新获得至少二百六十万以上的人口。

这年头的城市交割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每一座城池,在编户籍至少需要在两万户,常驻人口达到十万才能算作是城池。

多了的话可以把他们迁移带走,但少了必须要补齐,否则就能算作是违约,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当然除了城池之外,战败方要是有能力,所有的村庄集市都是能够迁移的,只要村民们同意并且在国家有能力安置的情况下,接手土地这一方的战胜国也需要配合,不得阻拦。

这项规定听起来很奇怪,但周制传承千年至今,依然未变,说明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郑国这次完全就是躺赢,除了前期赔进去几万兵马之外,可以说战场上表现的一塌糊涂。

但是军事能力拉胯,国力却靠外交手段给稳住了。

靠着一个战力爆表的老大哥,硬生生把局面扳了回来。

丢了一个天锦镇,拿到了两座城市和八百万两白银。

亏是肯定没亏的,总体上甚至还小赚了一波。

宋国在这场战争中是付出最多的一方。

军力的损失共计在四十多万。

不仅丢掉了集安,还赔了一千六百万两白银。

这笔银子可不少,也就相当于宋国财税的九分之一。

宋国真是亏得...好吧其实也没亏多少。

咬咬牙,不用一两年就缓过来了。

济水以北在宋国属于“人烟稀少”的地区,虽然部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