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贝聿铭建筑事务所里,苏秦向贝聿铭讲诉自己找上他的根本原因。
原因,只是想要追寻一个答案。
“我希望贝先生告诉我,什么样的建筑,既能代表华夏5000年的历史,同时又能代表华夏的未来。”
贝聿铭愣住了,他从来没有现过苏秦找上自己的原因居然是这个。
然而当他回过神来以后,他也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什么样的建筑能代表华夏历史的同时又代表华夏的未来?
华夏,地球上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
是人类有史以来唯一一个文明没有断代的国家。
五千年来,百分之70以上的时间,都是人类社会最强大的文明。
如果想要在华夏文化中找出一个可以代表历史的建筑。
那就太多太多了。
历朝历代的皇宫城池,秦朝的阿房宫,汉朝的未央宫,唐朝的大明宫,明朝的紫禁城……
各式各样的高台楼阁,巍峨耸立与武昌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屹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坐落赣江河岸的滕王阁,黄河边上的鹳雀楼……
以及那些震古烁今的奇迹建筑。
兵马俑方阵,长城,布达拉宫等等,等等。
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华夏,最不缺的就是历史建筑。
然而。
什么建筑又能代表华夏的未来呢?
贝聿铭先生陷入了沉思当中。
苏秦也不打扰,安静的在一旁等待。
对于这个问题,苏秦自己也思考了很久。
如果说历史是华夏最丰沃的人文资源,那么未来就是华夏文化里最大的短板。
不管是只修今生不修来世的道家文化。
还是不重来世,只重实际的儒家思想。
华夏民族对未来世界的幻想,从来都没有西方国度那么狂热。
兴许是现实世界过的往往还不错,所以大家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辈子?
哪怕是古代文学领域,华夏也很少有憧憬未来的文学作品。
而西方国度恰恰相反,各种科幻小说,各种未来世界的画报,拍个不停的科幻电影。
西方人对未来世界的过度幻想是显而易见的。
苏秦还记得,上辈子从影视自媒体那边看到过好莱坞有史以来亏损最大的几部电影中。
《宾虚》,《埃及艳后》,《天朝王国》等历史大片赫然在列。
可见美利坚人是真的不喜欢历史片。
而华夏人则恰恰相反。
《八百》,《英雄》,《智取威虎山》,哪一个不是在上映当年卖的盆满钵满的。
只能说,有历史内涵的国家,和那些建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国家,就是不一样。
如果说非要选择一个华夏建筑,将历史和未来联系起来的话。
苏秦曾经选择的是---
长城。
长城的历史无须赘述,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修建,延续不断的修筑了2000余年。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它当的上人类文明的无上瑰宝之称。
长城的本质是一堵墙,不过这堵墙兼具军事马道的功能,所以它同样也算是一条路。
一堵墙,一条路。
这就是为什么苏秦把它当做链接历史与未来的原因。
墙后面,是亿万万华夏人民生活的家园。
墙外面是广袤无垠的未来世界。
背靠家园,面向未来。
路的这一头是华夏历史的起点,路的那一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代表未来的终点。
一墙一路,过去未来。
这就是苏秦选择长城的原因。
但是!
多少还是有些牵强了。
因为墙,天然有‘隔阂’这一层意思在。
在家园和未来之间竖起一堵墙,寓意不算太好。
而且军事马道和路,也只能勉强扯上关系。
马路马路……
和小学生作文一样直白。
除了长城之外,苏秦在脑海里还滤过了许多。
有其他建筑,还有些甚至并不是建筑。
比如说车轮。
华夏历史渊源流传,不过华夏人公认的‘国家’这个概念的源头。
当然还是那位千古至尊---始皇帝。
而始皇帝统一全国的开端,正式‘书同文,车同轨’
‘秦直道’
人类历史有记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行驶在这条路上的车辆必须严格遵守秦律的规定。
车辆大小是多少,车轮大小是多少。
有一处错误,就可以直接向廷尉申请铡刀伺候了。
滚滚的车轮,趟过滔滔的历史长河,碾过无数的岁月坎坷。
从过去驶向未来,从封建王朝驶向星辰大海。
也许用车轮,也能代表华夏的历史与未来?
苏秦在心里摇了摇头,这个比长城都还要牵强。
哪个国家没有道路?
哪个国家没有轮子?
轮子可以代表历史和未来,不过它无法代表华夏。
想来想去,想到脑袋爆炸,苏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