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房玄龄开口道:“且不说私交,就算从国事方面考虑,新罗一直以我大唐属国自居,现如今骤然被灭,我大唐总该给个交代,不能一点反应没有。若是就这么忍了,会让周边小国嘲笑,大唐的威慑力骤减。”
李元英皱眉说道:“平心而论,既然我们大唐不出兵更好,那就尽量不出兵。那新罗被灭,我看是好事。大唐将来注定要一统半岛的,现在高句丽替我们办了,将来就打他一个,轻松不少。否则,将来拿下半岛,还要给新罗一个名分,麻烦!”
房玄龄小声说道:“殿下,众所周知,那金德曼好歹是您的亲传弟子,您这样算计自己的徒弟,传出去可于您名声不利呀。”
“是吗?我说什么了吗?是高句丽杀了她爹,又不是我怂恿的。再说了,我们大唐将来灭高句丽,是帮她报了父仇,我可没有算计她,恰逢其会而已。
老房,到那时,金德曼可就是你的儿媳妇了,说闲话可说不到我这里。”
房玄龄尴尬的揉了揉脑门,秦王这诡辩,谁接得住?
大家心知肚明,或许新罗不灭的话,将来进攻高句丽,可以联合新罗,让高句丽腹背受敌。但新罗被灭,无非就是少一路援军,不耽误大唐灭高句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现如今新罗早亡,对大唐占领半岛,那好处可太多了。
“新罗的事,就按五弟说的办,大家要全力配合,不要露了破绽,落下口实遭人非要。”李二定下了调子,李元英给了一个大大的白眼,配合?配合我什么?配合我当骗子忽悠人吗?二哥,我劝你善良,嘴下留情。
众人憋着笑答应下来,兵部尚书李靖已经决定,等下散会,就召集兵部重要将领议事,别到时候哪个不开眼的,为了献媚秦王,坏了大事。
长孙无忌开口说道:“陛下,秦王殿下,自武德九年那场大战之后,改元贞观以来,虽然不是年年有战事,但可说是年年不太平。所以,眼下大唐家底还有限,若是可以,臣以为最好几年之内先不要动兵。”
房玄龄点头附和道:“不错,虽然国库日渐充盈,但如今大唐北面宣战突厥颉利,东面交恶高句丽,暂时还无力发动同灭两国的实力,只能隐忍。”
两个管钱粮的说完,所有人全都看向了李元英,包括皇帝李二。
李元英无语,“你们又盯着我作甚?我真不爱打仗!那高句丽绑了我们太子,这个仇得早晚得报吧。就算是等到太子成年亲自领兵去灭,我都没意见。再说了,跟颉利约战虽然是我,但当时约在五年后,现在还有三年呢,不着急。”
呼……大家送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李二微微一笑,“都听到了吧,秦王已经安排好了,就按秦王指示办。”
噗……什么叫就按我说的办?我,我说什么了?我说的是能不打就别打。怎么听你们的语气,好像是我已经定好了什么时候开打一样?别误会呀。
卫国公李靖使劲揪着胡子,沉思良久,开口问出了心头为难,“殿下,高句丽虽然不如颉利势大,但若是灭国,草原却比高句丽好灭。当初前隋大业帝三次远征都失败了,而我们,即便是五年后,怕也经不起连年大战。”
李元英不解道:“当初三征高句丽,不是因为对方反复无常假投降,加上国内动乱四起,相互掣肘才致劳民伤财三征无果吗?这种情况,大唐应该不会出现吧,至少,本王不接受他们的投降。”
“怎么?五弟你不知道?”李二很是诧异。
“知道什么?莫非还另有隐情?”
卫国公李靖是经历过那场战争的,开口解释道:“殿下,如果后两次大战是因为国内,那么第一次绝对不是。初征高句丽,前隋准备很充分,水陆并进,连士兵带后勤征调的民夫,足足百万人。
当时前隋名将如云谋士如云,可以说不下于如今的大唐,甚至还有过之。
可惜啊,败在两点,其一就是,高句丽先进的海军战船,半岛三国很重视海军发展,首战失利,前隋吃了大亏。这也导致大业帝痛定思痛,后来竭力发展造船事业。”
李元英皱眉道:“海军?战船?那这么说,我大唐如今的海军和战船,连前隋都赶不上,就别提和高句丽一较高下了。第二点呢?”
“第二点就是粮食,后勤补给线太长,举个例子,十斤粮食从长安或者江南启运,运到战场前线,最多剩下三斤,路上就要七斤消耗。因此,百万人的生计,不耐久战,而高句丽地处东北,一年有半年都是冬天,这一点,可以说是败在天时。”李靖感慨说。
李二补充了李靖没说完的话,“后来大业帝下令开凿修通京杭大运河,也是为了南粮北调,但为时已晚,连年征战劳民伤财,不等再战高句丽,内部已经烽烟四起。”
“不过,如今我们有了高产良种,不消长途运粮,只需幽州一地能种上,届时大军粮草就可保无虞。”长孙无忌终于说了一个好消息。
点了点头,李元英似笑非笑的问道:“也就是说,现如今,我们大唐差的就是战船和海军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