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前方就是援军(1 / 2)

“快,快,再行二百里就到长安脚下了,我们就能跟左贤王大军汇合,到时候就是后面唐军是死期……”晋阳通向长安的大道上,颉利毫无形象的对手下士卒嘶吼着,同时座下骏马依旧不停狂奔,好一副突厥难逃的画面。

不对呀,画面切错了吧,记得不久前颉利还意气风发的带着十几万大军,死死围住大唐李靖的十万大军,要把唐军困死在晋阳城,无法去增援长安的,怎么现在成了这样?假的吧?

不假!一点都不假!

就在长安城下宇文成都将左贤王人头砍下的时候,晋阳李靖率领十万大军向北突出重围,跳出了颉利的包围圈。

这一点,是颉利和军师赵德言都没有想到的,他们没想到,故意将消息透漏给唐军,他们应该着急回援长安而向南突围才对呀,怎么向北而去了?

于是赵德言沉思片刻,决定大军集结,继续将唐军往北驱赶,连送到嘴边的晋阳城都不要了。

颉利不解,为什么呢?我们来是为了长安,我们围堵也是为了不让李靖救援长安,现在李靖被吓跑了,我们应该抛开他去南边增援左贤王,一举拿下长安擒住皇帝,灭了大唐,这几万唐军不就是无根之萍了?天下唾手可得!

赵德言阴鸷一笑说:“李靖是兵法大家,这正是他的算计,他就等着我们向南增援,然后他好来个衔尾追杀不断袭扰,慢慢找回优势并伺机击溃我们主力。长安那边左贤王四万大军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增援,我们现在只要保证堵住李靖,并且保存实力等待胜利即可,无须为了速胜去冒险。”

这么一说,颉利就明白了,心道好险,好阴险的大唐主帅,如果不是我有军师,险些中计。

可千算万算,还是中计了,李靖给他来了个更险的。那就是突出重围后,并不向北逃窜,而是以最快的速度重新组织反攻,抽调组合一支最强兵力,在突厥士兵追击势头最盛的时候,给他一通迎头痛击,誓死一举击溃颉利大军。

赵德言计算的没错,李靖的战略意图的确是击溃突厥主力。

但他没有料到,李靖不是伺机,而是现在,在所有人都想不到的突围逃命路上转身反击,而且是最强一击。

事实证明,这个年代的大唐猛将如云不是盖的,一支两万人的最强劲旅,集中了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段志玄、刘弘基、张亮、牛进达、苏定方等一大群猛将,足足占了大唐最高战力的一半。

有这支当世最强队伍,就是玄甲军都顶不住。

所以,当这支大军反包围突袭杀到颉利面前的时候,颉利整个人都是懵逼状态。

如果不是赵德言惊呼一声快逃,恐怕颉利已经被秦琼的虎头錾金枪捅了个对穿。

主将带头溃败逃窜,十几万大军就像是失了头领的绵羊,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过如此,所以就有了现在可汗奔逃的画面。

跟历史上李靖奇袭定襄,颉利夜逃不一样,这次颉利是被一路追着向南逃,他被李靖死死咬住不放,已经将突厥左贤王的四万攻城大军,当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援军、援军!大汗请看,前方有一支人马,定然是左贤王派来接应的援军!”一名突厥将领指着远处高喊道。

所有人都看向了前路,果不其然,一支不到千人的队伍出现在官道上,旗号不明,但都是骑兵,很有可能是援军,因为大唐可没这么富裕,随便一支队伍就全是骑兵。

颉利大喜,“快,加快速度跟援兵汇合!”

对面的队伍此时却停下了,为首的鸿胪寺卿唐俭有点懵:什么情况?李靖没守住晋阳,让颉利挥师南下了?太没用了吧。

“这可怎么办?长安好不容易才抵住突厥四万人破城,如果让颉利这十来万大军如狼似虎的再来一遍,怕是得十个孙神医才能守住吧。”唐俭承认自己有些慌了。

ps:孙神医:我不服,凭什么用老道当计量单位?

可毕竟是国之重臣,此时担任议和使节,是这支议和队伍的首领,唐俭心知,自己如果乱了,对面大军一冲,手下这几百人就全完了。

镇定的驱马走上前去,就这么手持节杖,傲然的立在队伍正前方,神情泰然,整支议和队伍瞬间有了底气。

“不好,这是大唐的军队,不是我们的援兵……”冲在最前面的突厥兵马惊呼。

颉利一听,心说完了,难不成这是大唐援兵,想要南北夹击?我左贤王怎么样了?该死的赵德言,你出的什么馊主意?不是说万无一失的吗?

前有挡路,后有追兵,此时突厥大军纷纷心中生出悲凉之感,无路可逃了。

连日奔逃,快让逃命成了习惯,几乎忘了大家可是十万人呢,对面不过区区几百,怎么能前后夹击?

正是因为这种心理,让冲上来的突厥大军,有点踌躇不前,并未晕头直接冲杀。

唐俭看到对方勒马停下,主动开口高喊道:“吾乃大唐皇帝陛下亲命议和特使,求见突厥颉利可汗!”

说着,高举节杖,表明身份。

嗯?议和特使?什么情况?不是援军吗?为首将领不解,赶忙报给颉利。

颉利一听,也是一头雾水,旁边的赵德言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