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长得最标致的那个(2 / 3)

“河沟那边肯定涨水了,你多走几步,往桥那儿走。说完了就干净回来,队上一堆事儿呢。”

“晓得了!”

赵宏兵拢紧破蓑衣,带上斗笠一头扎进雨雾里。

夏天的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饶是昨晚并没下多久,河床和水沟里的水位却上涨了半米不止,各处水田水位基本都和田埂子并齐。

男知青们一早接到通知,前往各处田地,清理堵塞的水沟或给水田切排水口。

女知青们则被通知跟婶子们去地里收红薯藤。红薯分地区,北方种植一年一熟,多为春薯。

南方一年两季,种植时间也分地方,像三队这边就是在每年的3~4月份和7~9月份扦插种植,收成季节分别是秋季收成和冬季,也称秋薯和冬薯。

有的地方育苗会用前年留下来的红薯种植培育,三队这边的秋薯还没到收成的季节,地里绿油油一片,根本不缺红薯藤。

司宁宁负责猪栏的活儿,不用跟着去,等她上午队上喂完猪回来,正好赶上徐淑华她们卷着一大捆红薯藤回来。

徐淑华把红薯藤放在台阶上,乐呵呵地解释:“莲米婶儿说让掐成小段,这两天赶着地里泥土还湿着赶紧插下去,省得回头再让人挑水浇地了。”

司宁宁点点头,许是因为下雨到处都是泥泞,禾谷他们今天没过来。

司宁宁在门口蹭去鞋底泥饼,考虑一会儿没什么安排,就道:“那我去烧点热水,一会儿好喝,等下过来一起帮忙。”

“好!”徐淑华笑着点头,舔了一下冻得泛起的嘴唇,扭头跟蒋月宋小芸嘀咕:“这边天气真是无常……前几天热得人头昏脑涨,下了一场雨又这么冷,早上我一脚踩进泥里,就跟踩进冰窟窿里似的。”

“可不是?”蒋月脱下打的透湿的鞋,踮着脚尖回房间拿脸盆往井边走,“我昨晚睡觉都冻醒好几回了,最后卷着被单才睡得踏实了一点。”

“那是,你跟宁宁的床铺都对着窗户,窗户透风,肯定冷。”

“窗户得修一下吧?看看怎么弄?现在天热还好点,过段时间入秋了入冬了,不得冷死个人?”

“那一会儿看看吧,平时洗澡也是,总拿衣服堵着也不像话。”

三个姑娘往井边去,洗干净小腿上的泥泞,用蒋月的盆打了一盆水,之后赤脚回到门前,用盆里的水又冲了脚才进屋。

司宁宁烧水时切了一些姜片丢进去煮,末了拿来徐淑华她们的竹筒杯子,挨个盛满一杯端到堂屋桌上。

宋小芸抿了一口,问道:“宁宁,水里你放姜了?”

“嗯。”司宁宁颔首,回房间翻出针线包里的小剪刀,率先拿着小板凳坐在门口开始剪红薯藤,“温度一下子降得厉害,你们蹭着雨水回来,喝着暖一下胃免得着凉。”

“我刚才就闻到姜味了,可喝着又没感觉到姜味,还以为是错觉呢。”蒋月忍着烫嘴喝了一小口,“不过还别说,喝了肚子里都暖洋洋的。”

得到蒋月符合,宋小芸水汪汪的眼睛开心弯起,毫不吝啬地夸道:“宁宁,你每次都想得那么周到。”

“就是一时想到,顺手就加了两片。”司宁宁扬眉浅笑,“把书本上学的东西运用到现实,我了解的你们可能不那么了解,你们知道的我也未必知道,反正就相互磨合,相互学习吧。”

司宁宁的话,获得屋里其他三个姑娘的统一认可。

徐淑华她们喝了生姜水,身上寒意逐渐褪去,一个个下桌或蹲或坐在司宁宁身边,扒拉红薯藤一起忙活,期间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红薯秧说是要一主二侧三摘心,掐的时候下手要利落,尽可能让切口整齐一些,说是这样容易活。”

“都记着呢。”

“这么一大捆的红薯藤,得掐多少苗出来?咱生产队有那么多地吗?”

“我听说是原来社员交完公粮,余下分口粮就有点紧吧,担心今年咱们过来了秋后年边口粮不够分,队长前两天就带人在生产队村后面又开了两块荒地。”

“原来是这样……”

知青点这边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另一边赵宏兵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快有一个钟头,终于来到大队队长罗大庆的门口,“哟,还吃着呢!”

“昨晚下雨到处都淹了,这不刚从地里清完水沟回来?”罗大庆坐在桌边夹着两粒萝卜头配着粥一起吃,见赵宏兵登门,罗大庆站起身,手在桌边轻拍示意赵宏兵坐,“啥事儿让你跑一趟?地里都淹坏了?要种子重新补苗?”

问话期间,两人一同落座,罗大庆反应过来又问:“你吃了没?没吃坐下一起吃,边吃边说。”

罗大庆说着,摆手就要叫自家婆娘。

“吃了吃了,我吃了来的。”赵宏兵忙压住他的手,“也不是地里的事儿,是关于知青同志的。”

一听不是地里的事,罗大庆稍稍放心,两口扒完稀粥收拾干净桌子,罗大庆给赵宏兵倒了一缸子热水递过去,“又谁闹事?”

“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