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地表回归计划(下)(2 / 3)

而在后世有关于核爆最明显和完整的考古遗迹,莫过于古印度的“死丘事件”——即古印度历史上的“摩亨佐达罗”遗址。

在这里,后世的考古人员找到了此地发生过多次猛烈爆炸的证据:

爆炸中心1千米半径内所有的建筑物都成了粉末。距中心较远处,发现了许多人骨架。从骨架摆放的姿势可以看出,死亡的灾难是突然降临,人们对此毫无察觉。

最重要的是,这些骨骼中都奇怪地含有足以与广岛、长崎核袭击死难者相当的辐射线含量。

同时,考古人员在这座古城焚烧后的瓦砾场,发现了看上去与广岛和长崎核爆炸后类似的情况——地面上残留着明显的遭受冲击波和核辐射的痕迹。

还有就是,在古城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许多人体骨架。

从这些骨架的摆放姿势来看,有人正沿街散步,有人正在家休息…

根据这些骨架的姿势,可以判断出灾难是突然降临,几乎在同一时刻,全城4—5万人全部死于来历不明的横祸,一座繁华发达的城市顷刻之间变成废墟。

有关于印度死丘事件的成因,在后世众说纷纭,主要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特大洪水泛滥假说、急性传染病假说、外族入侵大屠杀假说、大火灾假说、黑色闪电大爆炸假说、核动力外星飞船故障爆炸假说、核弹袭击假说等等。

想到这里,墨辰嘴角扬起一抹讥讽的弧度,自语:“呵呵,在不了解同时代的真实背景的前提下,后世的那些所谓的考古学家,根据碎片化的考古遗迹,想要去还原遗迹背后的真相,基本很难很难。

就像考古学家们,在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时那样,无论怎样也难以想到,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当时两大星际文明之间的毁灭战争…”

喃喃自语的说完,墨辰又继续回想起了在后世地表人类中,有关于核战争遗迹的一些资料信息。

在宗教典籍《圣经·旧约》中也有疑似提及古代核战争的段落。

索多玛和蛾摩拉是曾经真实存在于约旦低地的城市——约旦低地,实则也就是后世地表人类文明时期的死海地带。

这座建造在死海地区的城市,虽然曾经繁华一时,但由于居民日渐堕落、罪孽深重,耶和华不得不审判罪恶,将全部居民和整个市镇从地面上抹杀殆尽,仅留下了信仰虔诚的罗德一家。

相关记载如下:

“太阳自地面升起时,罗德逃到了琐珥。主将硫磺之火自索多玛和蛾摩拉城上空降下,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草木都毁灭了。罗德的妻子因为不听警告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就变成了一根盐柱。”

同时,在后世的考古研究中,有迹象显示死海周边曾遭受过惊人的高温烘烤。

另外在死海一带还有一种数量众多的黑色石头,被称作玻璃陨石。

这种石头是砂石在超高温度下(至少2500度)熔化又迅速冷却后形成的玻璃状物质,通常都是陨石冲击形成的。

但是死海周围既没有陨石冲击后产生的陨石坑,也没有发现过陨石的踪迹,所以肯定有其他的原因导致了2500度的高温。

而很多数据显示,核爆时地表瞬间温度可达到3000~4000度,这不禁让人把死海周围的玻璃陨石现象,与核爆联系到一起。

除此之外,在《圣经·旧约》中还有如下记载:

“巴比伦素来为列国的荣耀,为迦勒底人所矜夸的华美,必像上帝所倾覆的索多玛、蛾摩拉一样,其内必永无人烟,世世代代无人居住。亚拉伯人也不在那里支搭帐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卧在那里。”

深究这段文字中的描述,不难分析出其中与核爆炸后的环境关系。

比如,因核爆炸之后,导致的该片地区核辐射严重,而使得世世代代无人居住等现象…

思索到这里,墨辰暗道:

“看来,在后世已经有许多考古资料,都可以证明古代核战争存在的事实。

并且在后世,也出现支持史前核战争学的考古流派,但这些流派和学者,被后世的主流历史学家称之为冷门学者——不受待见的学者。

嗯…不知这种情况,是真的缺乏有力的考古证据,还是后世的各国统治阶层,为了编织出一个美丽的人类历史社会假象,而故意为之的善意谎言呢?

亦或者,又是酒囊饭袋般的鸵鸟思想?一味的欺瞒,而置谎言大行其道,令后世数十亿地表人类生活在脆弱的谎言大网之下。

又或者纯粹是,某些少数人,因为现实过于残酷与无奈,所以抱着要死一起死,没死前,便拼命利用完美的谎言编织成的社会阶级,而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剥削着其他地表人类。

通过这种剥削,而让少部分人,享受后世的无数特权与欲望?

呵呵,若真是这样,那后世的所有国家的统治层则都是骗子了,没有丝毫公信力可言。

而可笑有意思的是,在这完美的谎言下,后世的大部分地表人类,还都对各国统治层报以无限的希望和热情,以及信任…”

对后世地表人类关于史前核战争的遗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