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钟,天空刚露出淡粉色,大公鸡也按照以往的习惯开始打鸣。
陈贵兰睁开眼,见江盼籽睡得正香,用手摸了摸她的小脸蛋,睡的熟,小脸红扑扑的,自己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喜欢,她忍不住亲了亲她。
“妈,咱们该起床了吗?”
江盼籽掀开被子爬起来,伸了个懒腰。
上辈子摆地摊的生活经验让她养成了不睡懒觉的好习惯,有个风吹草动就会醒来。
“是啊,咱们该起床了,不然赶不上胡屠户家的拖拉机了,自己走去镇上,那还不知道要走到猴年马月。”
见女儿醒了,陈贵兰轻声细语的告诉她,她觉得女儿真的是长大了。
感觉经历过落水事件之后,她整个人都不一样了起来。
胆小怕事的性格,现在变的天不怕地不怕,这天不怕地不怕中还带着粗中有细,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有理有据的。
以前让她去读书,她还得看廖婆子的脸色做事情,和王奶奶一家也并不亲近。
也许这就是因祸得福吧,因为一次落水让她看清楚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最重要的是更亲近自己了,她能感受出来,她在心疼自己,知道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她。
可过于懂事又让陈贵兰倍感心酸,就是因为当娘的不硬气,孩子才会这么小心谨慎。
她要自立自强,好好把孩子抚养长大。
两个人穿好衣服,陈贵兰在收拾被子,江盼籽端着瓷杯到院子水龙头处刷牙。
一出院子就看见隔壁王奶奶在给律山川洗脸。
“王奶奶,您早啊。”
晚辈应该主动给长辈打招呼,这是礼貌问题。
“妮儿,你这也起的挺早的,你妈起来没?”
王奶奶给律山川洗完脸,一边刷牙一边问道。
“我妈起来了,等一会收拾好,就可以出发了。”
陈贵兰去厨房蒸了五根玉米,打算等一会在路上分着吃。
江盼籽摸了摸泡沫箱里的小发糕,还带着热乎劲,幸亏她昨天晚上灵机一动,让陈贵兰和王奶奶把箱子放进灶台旁,一晚上不要断火,就这样子保温着。
八零年代没有高科技,那就要多动脑筋,靠智慧解决问题。
现在的孩子应该很少看见柴火灶了,只有农村老家才有的玩意,不过这东西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家户户必备。
因为那个时候电饭锅并不普及,大家都是拿柴火灶煮饭炒菜,还别说,这样子烧出来的饭菜特别香。
特别是锅底留下的那薄薄一层锅巴,把松软的饭盛起来,留下锅巴加入水,就变成了香喷喷的锅巴粥。
一碗锅巴粥可以说的上是80、90后的童年回忆。
就把装发糕的箱子放在一旁,锅里放上一大锅水,放一大根实心木材到烧火口,木材上面浇一点水,这样子烧的会比较慢。
这样子既可以给发糕保温,第二天起床锅里的水也开了,用来洗脸还是喝掉可以。
这是老一辈反复摸索得出来的经验。
“轰隆隆”
“轰隆隆”
“轰隆隆”
一听就知道是拖拉机启动的声响,就晓得是胡屠户来了。
胡屠户是村里唯一一家养猪的和杀猪的,每个星期六星期天他都会背着新鲜宰杀的猪肉去镇上卖。
不过这个生意并不是每天都做,因为小猪还没有长大,还需要一定周期成长。
胡屠夫干脆就这样子,去周围村庄收猪,因为拖拉机这个玩意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就凭着交通工具的优势,胡屠户的生意自然是一枝独秀。
听到声音,王奶奶和陈贵兰抱着箱子就出去了,把椅子箱子放到拖拉机后面。
在让孩子先上去,锁好门,就出发了。
“给,你们一人一个。”
陈贵兰一人发了一根玉米,早上出发匆忙都没来得及吃早饭。
搭了胡屠户的车,玉米当然也有他的一根。
胡屠户也不是那么客气的人,开着拖拉机,一边开一边啃玉米。
他们四个人,小孩各自抱着箱子,大人又抱着小孩,怕路途颠簸,箱子掉了下去,不就完蛋了。
“你们去镇上干啥,还带这么大两个盒子?”
胡屠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王奶奶昨天只和他说她和涛海家媳妇明天要去镇上,麻烦他送一下。
“我们啊,做了一些发糕打算拉去镇上卖卖,看看能不能卖点家用钱。”
胡屠户是个老实人,他不会有嫉妒之心,再加上以后还需要他长期送她们一段时间,陈贵兰就没有隐瞒自己去镇上卖发糕的事情。
“这样啊,怪不得你们起的这么早,那你们一般啥时候去镇上,俺老胡就专门接送你们一块去得了。”胡屠户笑呵呵的说道。
他这几十年靠卖猪肉,赚了很多钱,这些都是辛苦钱,他也知道涛海家靠陈贵兰一个人养家糊口的,这年代一个女人也不容易。
“我们只有星期六星期天去,平时要去缝纫厂上班,不过胡师傅,这样子会不会太麻烦您了。”
陈贵兰语气中带丝不好意思,这样子长期麻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