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清晨六点,薄雾晨晓。
江盼籽哼着小曲,心情愉悦的蹲在院子水龙头边刷牙。
今天是她上学的第一天,开心程度可想而知。
实际上上辈子,江盼籽念到初二就没念了,她八岁才读的一年级,还是陈贵兰求着她去的。
她那个时候胆子小,什么事都听廖婆子的,廖婆子没事就喜欢把她叫过去。
表面上让她带着山宝一块玩,实际上就是让她当免费保姆带孩子,她好去村头聊天潇洒,一拖就拖到了八岁。
读到初二的时候,陈贵兰在车间猝死,厂里赔了八千块钱,全部被廖婆子拿走了,给江涛海又接了个新媳妇。
那新媳妇是江涛海在外面养着的姘头,他们俩的儿子都好几岁了,陈贵兰一死,就领着孩子回来认祖归宗。
有了新家庭,自然就把自己扫地出门,自己又年轻气盛的,亲妈没死几天,后妈就进了门,江盼籽不愿意在家待着。
背上几件衣服,说走就走,去了深圳,然后遇到了杜文斌,被他的花言巧语骗着成了家,最后到死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一文不值。
回忆就此打住,她不再是从前的软柿子,不再是那些女人口中的“有娘生没娘教”“克母命”“丧门星”。
母亲正值青春年华,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她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帮陈贵兰和江涛海离婚,脱离这个吸血的家庭。
正想着呢,奶声奶气打破了她的思路:“阿姐,阿姐,我们走吧,奶奶让我叫你呢。”
“好嘞。”
穿上学校统一发的军绿色外套,学校特意选的这种耐脏的衣服,一共发了四套替换,春夏两套,秋冬两套,这样子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攀比之风的形成。
系上红领巾,拿上陈贵兰提前起床为她准备好的煎饼和玉米,玉米是家里种的,是她的早饭。
煎饼是用白面做的,白面一毛钱一斤,一斤可以做15张煎饼,够江盼籽吃十五天的,这就是她的午餐。
煎饼这东西方便做,又容易保存又营养,陈贵兰就一次做一斤给女儿备着。
学校离家里来回得一个小时,干脆午饭就在学校吃了,这和学校老师都提前打过招呼,中午教室不会锁门,教室里还有热水壶是免费的,自己带个杯子过去就行。
陈贵兰给了她一个厂里发下来的水壶,可以挂在脖子上,装上一些凉白开。
王奶奶和律山川在门口等着她,陈贵兰收拾了一番就锁好门上班去了。
一个大人两个小孩,行走在上学路上。
“喏,阿姐!这个给你。”
律山川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鸡蛋,放了一个在她手上。
“阿姐一个我一个,这是奶奶规定的,怕陈阿姨不愿意要,以后上学路上,我们俩一边吃一边走。”
王奶奶点点头:“你们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得多吃点,以后上学路上一人一个,反正王奶奶家的母鸡每天都会下蛋。”
“不过,你可不能告诉你妈哦,我怕她心里过意不去,这是王奶奶和你的小秘密哦。”
“好!我不告诉妈妈,咱们拉钩。”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拒绝就是不礼貌了,自己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答这些对自己好的人。
江盼籽把自己的玉米分了半截给律山川。九月中旬是种秋麦的季节,田野的清晨是那样的美丽,无不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草儿喝着露珠的甘,鸟儿叽叽喳喳地唱着幸福的歌,睡眼朦胧的麦芽,被一颗颗轻柔的醒。
经过农民朋友的细细修整—浇施肥锄草,它们一双双嫩嫩的小手,打着欢快的节,开始抑扬顿挫地朗读风。
他们三人就穿梭在田野中,穿梭在去学校的路上。
他们同王奶奶说好了,只送几天,从后天开始,他们俩结伴上学结伴放学,已经读小学了,要锻炼锻炼自己。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不能天天让家长送,会被学校里的同学笑话的,王奶奶同意了他们说的。
到了秋忙的季节,自己家还有点田地要播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接送他们。
走到隔壁镇上的小学,木质招聘质朴的刻着几个大字“阳光希望小学”。
江盼籽有些恍惚,光线照到她的脸上,她总觉得有些不太真实。
80年代的农村学校,没有宽阔的操场,没有明亮的教室,没有可移动的背板,更没有打扮时髦能歌善舞的女教师。
这小学是由四五间连门窗都没有的教室组成的,那个时候物质匮乏,所有新鲜事物所有与外界的联系只能从学校从老师那里得知。
阳光希望小学一共只有六个班分为六个年级,学校只有语数外体育四个老师,还有校长,校长她是全能的,什么都教。
读完小学,初中就得去镇上读,高中在县里,这就是为什么农村的孩子最多读完小学就失学的原因之一。
1986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