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芬蕊(2 / 2)

么能量讯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就不得不隆重介绍一下,人类历史上最宏伟、最杰出、最浩大的能量工程项目——太平洋浮桥。

一座横跨了亚洲,美洲和大洋洲悬浮于太平洋海面之上的错综复杂的能源桥。

这座桥采用的材质是一种来自火星的矿物质,经提炼之后的废弃料。

这些废弃料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又被制造成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

这种新型材料形成的过程像极了石油沥青(一种原油经过蒸馏加工以后得到的残渣)。

所以这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又被形象的称之为纳米沥青。

用纳米沥青建造的浮桥具有独特的功能,那就是这种材质一旦充能,便可以在空气中自动悬浮,而且此悬浮力还可以承担超过其自身重量数亿倍的重压。

经过反复的验证,纳米沥青独特的悬浮效果只有施展于海平面之上,才可以达到最佳。

纳米沥青也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一跃成为宇宙空间中已知的唯一一种可以被人类大规模使用的反重力材料。

如此一来,这种看似近乎苛刻的最佳,也便成了太平洋浮桥的雏形。

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太平洋浮桥的功能,人类在月球上建立了氦核能源基地。

月球摇身一变变成了人类的小太阳。

除了常规的氦核反应堆,在靠近月球的地心处,人类还建造了无数的深井。

每处深井里都安放着数百枚巨型氦-3核弹。

这些核弹会按照一定的周期被循环引爆。

每一次引爆产生的巨大能量,都会使月球的质量产生一种虚假的上浮现象。

而这一现象也会在一瞬间使得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爆炸前后所产生的引力变化,称之为引力差。

反映到地球上,这种引力差就变成了“次引力波”。

而太平洋浮桥正好可以吸收这种波,吸收了次引力波的太平洋浮桥会达到一种饱和状态。

在此状态下,它会不间断的向外界释放出能量讯号,(这些能量信号经过能量信号转换器的解析,最终会变成电能)。

形象的比喻一下,太平洋浮桥就像是一座巨型蓄电池,月球就像一个小太阳,每一次巨型核弹爆炸后产生的能量,如同太阳能一样,都会被太平洋浮桥悉数吸收。

从此以后人类便使用上了无限的无线电能。

太平洋浮桥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还会产生如同潮起潮落一般的上升和下降。

月球上每隔一个周期就会引爆一次巨型核弹,每一次大爆炸过后,海洋之上都会产生巨浪海啸。

所以沿海地区的居民要么后撤百里重筑家园,要么就是筑起高高的防浪堤。

后撤的这一百里也全都被打造成了人工海域。

太平洋浮桥因为其创造的多项唯一性,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奇特的景观,没有之一。

正是因为没有之一,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一生的乐趣或者说一生最大的夙愿就是能够“漫步太平洋”,像一只自由的鸟儿一样翱翔于海平面之上。

只不过翱翔的翅膀并不是长在后背上,而是生在脚掌上。

忝谈和芬蕊前段时间就已经计划好了,在他们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来临的时候,一起去“漫步太平洋”。

等到忝谈驱车赶到“科技艺术馆”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将下来。

各式漂亮的霓虹灯,以及高楼大厦之间不断循环播放的各类广告的全息投影。

让喧嚣了一个白天的城市在经历了日落时分短暂的宁静之后又重新热闹了起来。

芬蕊在送走了最后一个顾客之后,便打烊了。

她有条不紊的开始收拾着白天忙碌的时候来不及处理的一些琐碎的的事情。

忝谈将车泊在地下停车场之后,便徒步向艺术馆走来。

他的口袋里装着一个神秘的小礼物,说是小礼物,其实更像是一个小把戏。

他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向喧嚣的街上走去。

时不时的,他还会轻轻地拍一拍装在口袋里的那个小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