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长期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契机,宋朝也迎来了经济和文化的大繁荣;而负面评价则主要认为这是一场胜利却换来的是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跟中法战争如出一辙,是丧权辱国的行为。
自此,皇上对寇准大人那是没得说,好得跟亲兄弟似的。可王钦若这家伙,心里头那是嫉妒得要命。有一天上朝,寇准大人先走了,皇上还目送他呢。王钦若一看机会来了,赶紧上来说:“皇上,您这么敬重寇准,是因为他立了大功吗?”皇上说:“那当然。”王钦若就说:“可您知道吗,当年澶渊之战,咱们那是城下之盟,春秋时候的人都觉得这是耻辱。皇上您这可是寇准的‘孤注一掷’啊。”皇上一听,心里头就开始对寇准有点疏远了。后来,寇准大人就被罢了相,去陕州当知府了。
皇上呢,让王旦大人接了寇准的班。可皇上心里头还是老想着澶渊那事儿,觉得挺丢人的。王钦若一看皇上这心思,就趁机说:“皇上,您要是想洗刷这耻辱,就得打过去,把幽蓟之地抢回来。”皇上说:“河北的老百姓刚过上安稳日子,我咋忍心呢?你再想想别的办法。”王钦若就说:“那只有封禅了,封禅能镇住四方,让外国人都瞧得起咱们。不过,封禅得有天瑞才行。天瑞哪是那么好得的?不过,前朝也有人用人力造天瑞的。只要皇上您深信不疑,推崇备至,向天下人展示,那就跟真天瑞一样。”皇上听了,沉吟了一会儿,说:“王旦大人不会不同意吧?”王钦若说:“我跟他说说,他应该没意见。”
王钦若找机会跟王旦大人一说,王旦大人虽然心里不愿意,但也勉强答应了。皇上请王旦大人喝酒,喝得挺高兴,还赐给他一壶酒,说:“这酒不错,你回去跟家里人一起喝吧。”王旦大人回家一打开,嘿,哪是酒啊,全是美珠!从此以后,王旦大人就再也不敢有异议了。
到了戊申年正月初一,皇上对群臣说:“我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上,刚要睡觉,突然屋里头一亮,来了个神仙,穿着星冠绛衣,告诉我说:‘要降天书三篇。’这不,皇城司来报,说承天门上有黄帛,挂着鸱尾上,这不就是那天书吗?”王旦大人他们一听,都赶紧祝贺。皇上走到承天门,派了两个内侍上去把天书取下来。王旦大人跪着给皇上献上,皇上拜了两拜,接过来,交给陈尧叟打开。那书上的词儿跟老子的《道德经》似的。读完之后,皇上就把天书放进金匮里,然后啊,说祥瑞的人那是一个接一个。只有龙图阁侍制孙爽,他对皇上说:“以我之见,天哪有话呢,咋会有书呢?”
皇上听了孙爽的话,半天没吭声。后来,他下旨商量封禅的事儿,决定去泰山封禅,社首山祭地,还大赦天下。这时候,宫里还传出好消息,说皇太子出生了!这太子啊,是后宫的李氏生的。这李氏啊,原本是杭州人,刚进宫的时候是伺候刘修仪(大名鼎鼎的刘娥)的,她为人庄重,话也不多。皇上觉得她不错,就让她负责晚上的事儿了。
话说这刘娥生于唐末五代那个乱世频仍的年代,她出生在蜀地一个没落家族,这个古老的世家在战乱中家道中落,没能给刘娥带来任何优渥的生活。刘娥的父母很早就双双病故,留下还是个婴儿的她孤苦无依。后来,刘娥只能依靠母亲的娘家庞氏勉强度日。庞家虽然尚存旧业,但早已衰败,仅仅能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屋子,无法给予刘娥太多救助。为了糊口,在刘娥十多岁的时候,庞家将她嫁给了当地一个叫龚美的银匠。龚美心气很高,立志要去宋的首都汴京闯一闯,刘娥则顺从地跟着丈夫来到汴京。然而,平庸的龚美并没有在汴京获得太大的成功,生活依旧困难,最后他起了卖掉刘娥以谋取利益的心思。
真宗听闻“蜀妇人多材慧,欲求之”,于是龚美趁机将刘娥献给了赵恒手下的指挥使张耆,张耆一见刘娥皮肤白皙、眸若星辰、歌声婉转动听、又多才多艺,便直觉刘娥能俘虏赵恒之心,于是将刘娥送到了赵恒面前。赵恒对刘娥一见倾心,两人很快便陷入了热恋。
然而,这段恋情却遭到了宋太宗的强烈反对。他认为刘娥出身低微,配不上自己的儿子,于是下令将刘娥赶出王府。为了杜绝此事,宋太宗还紧跟着赐婚,将宋朝开国功臣潘美的女儿嫁他为妻。但赵恒对刘娥痴心不改,他明面上接受宋太宗的安排,背地里却将刘娥偷偷安置在指挥使张耆家中,隔三差五地与她幽会。这一藏便是十多年,直到赵恒即位后,刘娥才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了别人面前。
赵恒即位后,虽然将刘娥接入宫中,但她的身份仍然不被认可。在文武百官的反对下,她连位份都落不着。然而,赵恒对刘娥的宠爱有加,她凭借自己的聪敏智慧,逐渐在后宫中站稳了脚跟。景德四年,赵恒的第二任皇后郭氏驾崩,皇后宝座落空。赵恒不顾重臣的反对,执意要立刘娥为后。最终,在赵恒的坚持下,刘娥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虽然刘娥深得赵恒的宠爱,但她却未能为赵恒诞下子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刘娥想出了一个妙计。她让自己的侍女李氏假意怀孕,然后冒充所生之子是自己亲生。这一计谋成功后,刘娥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并因此更加稳固了自己的皇后地位。这段历史还被改编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