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史太尉满心怨气无法释怀之时,兵丁再次前来禀报。
“太尉,太子府王管家有要事不等您了,留下书信一封。”
史太尉眉头紧皱,不耐烦地接过书信,展开一看。
信中写道:“史皇叔,今日朝堂,父皇已有所察觉,皇侄之言,实乃为皇叔开脱。你我二人,对外保持距离为妙。”
史太尉见此书信,心头的怨气竟在一瞬间消散无形。
他哪里知道,这不过是太子的移花之计。
太子深知史太尉性情鲁莽,容易冲动,今日朝堂上故意不帮他说话,就是要激起他的愤怒。然后再通过这封书信,让史太尉以为自己是在为他着想,从而更加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力。
史太尉却被蒙在鼓里,还在为太子的 “体贴” 而感动。
他在心中暗自盘算:“太子果然还是向着我的,看来之前是我误会他了。只要我继续为他办事,将来必定能飞黄腾达。”
想到这里,史太尉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可他却没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太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就在史太尉为自己在朝堂上的谋划得意之时,太子府外两里多地的高山上有一处别致的凉亭。此处地势险要,四周皆是悬崖绝壁,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其筑起的屏障。亭边苍松翠柏挺立,那苍劲的枝干犹如岁月的笔触,书写着坚韧与沧桑。山花烂漫多姿,争奇斗艳,五彩斑斓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
阳光透过繁茂林木的空隙,如缕缕金线般柔和地洒落到凉亭之上,光影交错,为这宁静的角落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温暖。山间的鸟儿欢快地鸣叫着,清脆悦耳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时而婉转悠扬,时而短促急切,仿佛在诉说着山林的故事。草丛里的虫子也不甘示弱,低鸣之声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乐章,时高时低,时断时续,宛如一首轻柔的催眠曲。这里幽静宜人,令人心旷神怡,确实是一个绝佳的商谈之所。
太子早朝过后,面色匆匆地回到太子府。他脚步急切,未作片刻停歇,径直向内走去。那华丽的服饰在他急促的步伐下微微摆动,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见到王管家后,他压低声音简单交代了几句,神色凝重而严肃。张管家连连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担忧。
随后,太子便来到后花园的拐角处。只见他熟练地打开一道隐蔽的机关,那机关隐藏在一片繁茂的花丛之中,若非熟知其位置,极难发现。随着机关的启动,一道狭窄的通道缓缓展现出来。通道内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太子没有丝毫犹豫,沿着这条鲜为人知的秘密小路,快速前行。他的脚步声在通道中回响,打破了这里长久的寂静。
不多时,太子便来到了这个迷人的凉亭。此时,已有两位神秘的人物在此等候。他们身着罩衣,身姿挺拔,脸上带着神秘的面纱,只露出一双双锐利而深沉的眼睛。看样子他们也是刚刚到来,呼吸还略显急促。
见到太子,两人立即恭敬行礼,齐声说道:“参见我主。”
太子连连摆手,神色严肃地说道:“你我三人,不必多礼。今日来此,可否有人知晓?”
“无人知晓。” 两位神秘人物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低沉而坚定。
“哦,那就好。今日朝堂之事,两位如何看待?” 太子眉头微蹙,目光中透露出忧虑与急切。他走到凉亭的石凳前,缓缓坐下,目光紧紧地盯着面前的两人。
“当今圣上,固执无礼,把大量的银子用在拓展海权之上,与蛮夷争食,如此下去,定会自毁江山,黎民苦不堪言啊!” 穿灰色罩衣的神秘人率先开口,他向前迈了一步,语气中充满了不满和忧虑。他的双手紧握成拳,似乎对圣上的决策极为愤怒。
“是啊,我泱泱大齐,沃野千里,只要把陆地生产搞好,定会威扬四海,名垂青史。当今圣上背本趋末做事,让我们扼腕叹息啊!” 穿白色罩衣的神秘人紧接着附和道,他的脸上同样写满了无奈和惋惜。他微微摇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失望。
“国家发展方向认同,政治路线相悖悖,是我与二位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啊!” 太子轻轻叹息,眼中流露出一丝伤感,“想我父皇,如若听我等当年苦谏,何苦我与父皇走到今天的地步呢!”
三人沉默片刻,彼此对视,眼神中都流露出复杂的情绪。山间的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意,却无法吹散他们心头的阴霾。
随后,话题步入了正题。
太子率先说道:“如今局势紧迫,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关于虎符和密诏,你们有何看法?” 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来回扫视,神情专注而紧张。
穿灰色罩衣的神秘人沉思片刻,说道:“依我之见,虎符极有可能落到了力克难手中。此人手握重兵,且对圣上忠心耿耿,若与圣上联手,对我们极为不利。” 他的声音低沉而压抑,仿佛在担心着什么可怕的后果。
穿白色罩衣的神秘人点头表示赞同:“不仅如此,密诏也有可能被力克难看过。若其中内容对我们不利,后果不堪设想。” 他的眉头紧锁,额头上的皱纹愈发明显。
太子微微颔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