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突变(1 / 2)

4月,程默已经回沪三天了。

这几天在他的命令下,经过程志婷等人前期半个月的侦查摸底后,赵天龙率领天堂行动组终于瞅准时机,一举端掉了通源商行由浪人组成的武装人员。

因为其强大的战斗力和酷烈手段,此役让天堂公司的名声在沪上商业圈中彻底传开了,一举震慑了很多地头蛇、帮派分子以及竞争对手,消息灵通人士还知道天堂公司后面有公董局警务处撑腰。

战斗中值得一提的是,队伍中出现大量外国人,这些都是刚从欧洲招募过来的老兵。

赵天龙给了他们相当高的评价,无论是战术素养、团队配合都非常不错。

这些人大多都是船长从欧洲挑选的退役军人,一战后因为经济大萧条,政府抛弃了这些优秀的战士,导致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此时有人愿意用一份不错的薪水雇佣他们,自然极为卖命。

不过令程默诧异的是,其中竟然还有一部分华人,询问后才知道,都是大名鼎鼎的华人战地劳工营出来的,这就可以解释的通了。毕竟英国佬能够胜利,这些闲时修工事运物资,战时直接提着铁锹冲锋的华工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他还在等待陈仓的通知,准备觐见戴春风。

这几天,他也尝试了和老吴接头,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老吴并没有出现。他有些担心,准备明天还没有消息就去沪西看看。

沪西,贫民区的一处窝棚内,吴启仁蜷缩在一张木板床上,口中发出痛苦的呢喃。没错,正如程默担心的那样,他遇上了大麻烦。

事情还要从沪西的现状说起。

沪西贫民区包括分散在小沙渡到叉袋角工厂区南侧的十多片贫民区,每片人数几千到万余不等。 聚居于此的是饥寒交迫的群众,他们多数由于家乡的各种天灾人祸而无法生活,来到上海找出路。有码头苦力,有蹬三轮车、拉黄包车和榻车的,有小商小贩,有拾破烂的,有失业者、无业游民,还有一些是附近工厂、商店、作坊的工人,他们生活在旧社会的最底层。

这里的居住环境极差,水电气起码的生活设施,您就别想了,能住上草屋、芦棚那都是福气。有些家庭只能住在从家乡摇到沪上来的小船上,直到小船完全腐朽不能用。所以火灾和各种传染病频发,尤其是春夏间,死亡率极高。贫病而亡的小孩,家人用芦席一包,随便就扔了。

比自然条件更恶劣的,则是贫民窟的“管理者”,那些地痞、流氓、伪保长等地头蛇混迹其间。它们在此称王称霸,敲诈勒索,无所不为。别说王法,它们就是这里的王法,你稍有迟缓试试?轻则打骂,把死猫死狗挂你家门口,重则砸窗砸家具.甚至拆棚封屋,搞死人命,如同草芥。

国党管吗?

不能说不管,水龙头还是装了一些,不过都成了地痞无赖的坐地买卖。至于夜校,基本都是花架子,介绍来的“老师”,不是不学无术,就是青帮分子和特务。

吴启仁自从在沪西落脚后,贫民区的惨状让他这个坚定的红党老革命时刻揪心不已,他把程默援助他的活动经费,一部分送给了同样艰难的市委,另一部分则不时用来救济孤儿和贫苦百姓。

沪西本来就贫瘠,茶叶店的生意并不好。为了节约开支,他没有雇佣工人,前前后后一个人打理。自己也省吃俭用、节衣缩食。

没想到,正是他的一时恻隐之心,导致他很快落入有心人的眼里。

徐昭骏自从当上沪西情报组长后,一直缺乏亮眼的成绩,经常被余乐醒和戴笠责难。

为了打开局面,他仔细研究了红党的活动方式后,组织了一批流氓青皮,整日游走的沪西的贫民区中,专门寻找那些同情贫苦百姓,帮助弱势群体的人。

无心插柳,老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盯上的,一个老板凡事亲力亲为,自己生意不怎样,衣食住行无比艰苦,却花费大量钱财帮助别人。这怎么看都不像贫民区的下等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接到报告时,徐昭骏大喜过望,当即亲自带人布控在茶叶店周围,就在老吴给程默发出最后一道电文的那天,抓捕行动开始了,幸亏几个平时没少受他接济的要饭小孩机灵,看到一群气势汹汹不像好人的家伙往茶叶店扑去,及时想办法给老吴报了信。

当窗户纸被石子砸烂时,他还想着谁家调皮孩子,等下一定让他父母狠狠地打他屁股。结果顺着窗外向下一望,瞬间冷汗就冒了出来,大意了,被大队敌人包围,自己竟然一点察觉都没有。

眼见特务已经到了巷口了,来不及了!电光火石之间,他将程默给的密码本丢在火炉烧着,然后冲到楼下用重物死死的顶住房门。接着又快速返回楼上盯着密码本烧完,然后砸坏电台。楼下已经传来激烈的枪声、撞门声。

他心道,不能坐以待毙,自己是“紫薇”唯一的交通员,得想办法杀出去通知他。

手里将老旧的毛瑟手枪上着膛,脑海里还在嘀咕:“唉,可惜只是把老旧的十发装弹!上次在苏区,老战友给他显摆缴获的一只德国原装二十发镜面匣子,可把他羡慕坏了。这时候要是给我,还能多杀几个呢。”

敌人已经冲进来了,容不得他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