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漫长,做什么都畏手畏脚,这样的日子很快到了年底。
沈清棠拿出之前买的纸,准备写对联。
看向在一旁任劳任怨磨面的赵景,问:“你会写对联吗?”
“读书之人,自然是会的。”
“那这个就交给你了,二十副对联,你没问题吧?”
赵景明媚一笑:“春丫交给我的事情,就是有问题,也得没问题。”
沈清棠:能不能好好说话?
清河村一共二十户人家,今年肯定是不会去买春联了,管她家里贴春联也没什么意思,人多了才热闹。
反正她也要写,就一起了,家中有人去世的都不贴春联,二十副也够了。
赵景站在桌前,低头写得认真,身后的黑发微垂,虽然身穿补丁衣裳,但是浑身的气质挡都挡不住,和这个屋子还有她显得格格不入。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文人风骨?
倒是和沈鹤川那个狗东西有点不一样。
那边赵景察觉到视线看过来,莞尔一笑:“春丫姑娘看看这样可行?”声音清润,犹如春日里的一股暖泉。
沈清棠回过神来,凑过去看了一眼,别说,这字写得确实好看,瞧着文文弱弱,字倒是凌厉苍劲。
“你这字也是先生教的?”
“嗯。”
往赵景肩膀上一拍:“可以,剩下的就照这个来写就成,辛苦了。”
赵景倒是把写对联的事情放在了心上,那对联写的确实不错,每一幅写得都不一样。
给自己家里留了两副,剩下的沈清棠拿着准备给村里各家送去。
先去了张秀兰家,张秀兰正在缝衣服,石头在炕上睡觉,于明胜在捣榛子。
“秀兰嫂子,我家里写了对联,来给你们送一副。”
张秀兰赶紧接过,看到红纸上面写的字,就忍不住要夸:“虽然我不识字,但这字写得真好看,这就是你家带回来的那个人写的?”
“是,他是个读书人,会写字,就让他帮了忙。”
“那人的底细你知道不?可别像柱子那样被骗了。”
柱子的事情实在是给村子里的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到现在还有人在骂,大部分在庆幸那两个骗子没有盯上自己家。
“嫂子放心,我会注意的。”
从于家出来,又去了刘家,刘二满正穿好衣服要出门,看见沈清棠来,高兴的跑过来:“春丫姐,你咋来了?”
“我来给你们送对联啊。”
将对联交给刘杏花,刘二满看见上面的字都呆了。
他以前也见过镇上先生写的字,虽然也好,但是和这个比起来,衬得先生的字都不好看了。
当然,春丫姐的字还是好看的。
刘家见了对联欢喜不已,往年过年村子里都要贴对联,但是今年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买对联,留下来的钱还要省着来年买粮食。
不好白拿东西,刘婶子就要进灶房拿什么,沈清棠将对联塞进刘二妈怀里,赶紧跑了。
村西的人家送完,剩下的沈清棠都送到了里正家,让里正给村东头的人分。
一进里正家,里正媳妇儿就赶紧把人拉进屋。
“哎呀,这么冷的天儿,你干啥要来送这个?可别冻坏了。”
“没事,我穿了棉衣,还买了棉帽子,冻不着。”
她出门都是全副武装,戴好手套帽子,还有脖套,反正浑身上下只露双眼睛。
进了屋,被里正媳妇儿一把拽上炕,“外头冷着呢,你先暖暖,剩下的让他们去送就行。”
里正要去送对联,本来两个儿子都要跟着去,但是小儿子吴德勇被他爹一把给推了回来。
这小子,还有没有点眼力见儿?没看见春丫都坐上炕了吗?
吴家的大儿媳正坐在炕上看孩子,里正媳妇去倒水,就看吴德勇从外头回来了。
见到春丫,只是微微点头,之后就一脸不高兴地蹲在一边不说话。
沈清棠也没有在意,和吴家大儿媳说了会话,喝了几口热水,就起身要走了。
沈清棠要走,吴德勇看都没有往这边看,里正媳妇儿瞪了他一眼。
虽说她也觉得儿子和春丫不可能,但是万一呢,春丫可是个好姑娘,就是去镇上县里都不一定能找到这么聪明的姑娘。
但是看看儿子那样子,没出息。
里正媳妇儿将人送到大门口,沈清棠笑道:“婶子,有个事情,一会里正回来您帮我问问,我家里不是救了一个人吗?是个读书人,说是想留下来,我想着,等开了春让里正帮着给他盖个房子,以后在村里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成,你放心,等他回来我就告诉他。”
里正媳妇儿很想让小儿子去送送,一个小姑娘,这冰天雪地的,万一摔着了。
但是怎么都叫不动。
“行了,您回去吧,别冻着了。”
沈清棠走后,吴德勇终于从角落里站了起来,像是松了一口气。
里正媳妇儿一回来就没好气道:“你瞧瞧你,人家春丫来了,你咋一句话都不说?还一脸不耐烦,让人家春丫还以为你不想让人家来呢。”
吴德勇撇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