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却没有这么大的自信。
她当然知道皇后不敢忤逆,可问题是儿子那里她做不得主呀!
果然,太后寻了个合适的时机,只是提出来让圣人看看那些美人图,圣人的脸色便沉下来了。
“母后,朕目前并没有扩充后宫的打算。”
“我也知道你心系皇后,以前你不曾立后,又不喜进后宫,所以那些朝臣勋贵们也都安份。可是如今你立后了,且专宠皇后,这让朝臣们怎么看?”
“朕是一国之君,朕想要宠幸哪个女人,难不成还要让那些臣子们来做主?”
太后一噎:“我不是这个意思。你是圣人,可不代表了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随性而为。如今陇西李氏和太原王氏都有示好之意,你又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哼!当初这些世家不是高傲得很吗?一直觉得我大雍立朝不稳,兴盛不了几年。如今眼看着大雍的版图日益扩大,国势稳泰,便又起了讨好皇室的心思。只是谁说我皇室是他们想远着就能远着,想亲近就能亲近的?”
太后这回没话说了。
圣人之言,威武霸气!
而且这么多年,皇室也的确是没少受那些世家勋贵的气,尤其
是五姓七望,更是觉得自己根基深厚,从来不曾将皇室放在眼中。
当初太祖皇帝立太帝为太子时,还曾向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求娶贵女,可是却被拒,且说出来的话也不大好听。
当时太祖皇帝虽然什么也没说,但是身为帝王,哪个能忍受这般的慢怠?
太祖皇帝是个有野心的,同时又能忍,所以,他在位期间,一直都是在暗中悄悄地来削弱世家的力量。
到了文帝上位之后,他的动作也由最初的小心翼翼变成了光明正大。
当然,文帝与几大世家交锋,各有成败,文帝也没少在那几个世家手里头吃亏,也因此,在对待世家的态度上,文帝一直都是很坚决的。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年文帝在选立太子的时候,才会选择了年幼的李政,而非年长的齐王。
齐王稳重,也有才华,但不够果决,且没有野心报复,这让文帝不喜。
而李政虽然年轻,但是他有一颗帝王心,有一统天下的野心,所以文帝才会毫不犹豫地立他为太子。
事实证明,文帝的眼光没有错。
李政登基后不过短短数年,便已经将这五姓七望给逼得节节败退,无
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工、农、商方面,圣人都早有安排。
若非如此,只怕当今圣人也会在世家手里头吃大亏。
当然,也是因为屡屡吃亏,所以陇西李氏、太原王氏才会起了想要入宫伴驾的心思。
可惜了,当初文帝想娶时,你们不愿意嫁。
如今你们想要嫁,也得看看今上是否愿意要了。
不得不说,这么一想,太后还觉得挺解气的。
冷静下来之后,太后又有些为难:“可陇西李氏、太原王氏有意示好,咱们也不能真地就这样推开呀?”
李政挑挑眉梢:“母后放心,朕自有打算。您将那几幅美人图取来,朕带回去给皇后看看。”
太后吃惊:“你想让皇后亲自帮你选?”
李政笑了:“是呀,朕也想看看皇后是否能为朕选一个可心之人呢。”
太后只觉得头皮发麻,怎么就觉得儿子这笑容有几分瘆人呢!
万福殿,谢初夏命人将这些美人图一一展开,然后又看了旁边的小注。
美人图画得都十分生动,应该是请了名师来画,两大世家总共送上来了六幅美人图。
其中陇西李氏四张,太原王氏两张。
谢初夏一一仔细看
过后,还颇有几分好奇:“竟然是还愿意将嫡支嫡女送出来,看来这两家也是舍得下血本了。”
名门世家的贵女,那教养自然是不同于寻常人家的。
谢初夏与世家女不同,谢家是名门,以才学著称,且前朝时,曾多年不曾有人入仕,所以他们虽然负有才名,却在其它方面没有多少根基。
而世家就不同了。
比如说太原王氏那就大有来历。
太原王氏,乃周灵王太子晋公之后裔,自华胥氏至太子晋共四十五世。天下王姓,基本上都出于姬晋公之后。所以,太原是王氏家族最初的郡望之地。
也因此,太原王氏一直自诩清贵,除了其它四姓外,于其它姓氏皆抱有一轻蔑之态。
不过,自太祖皇帝开始大力支持科举制度后,经过数十年的推进,如今无数庶民从中脱颖而出,以致于官场之上,也少了许多世家的身影。
空缺就那么多,有庶民上来了,自然就会有世家子被压下去,这是无可厚非的。
而且科举制度比起举荐制度来,显然是更为公平,也给了百姓们更多的期望。
起初科举制度受挫,但是当有了民心所向之后,朝堂上的那些反
对声音,自然也就不足为惧了。
至此,推行数十年的科举制度,到了景帝这一代,总算是能起到了该有的作用。
太祖皇帝建国之初,文臣中有九成都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