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派去修骊山陵(1 / 2)

北冥烨骑在马上,静静地看着这十二个青铜人像,屹立在骊山陵工地之上。

望着那十二个巨大的铜人像,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震撼。

微风轻拂,带来了骊山陵工地的尘土气息。

远处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历史。

北冥烨的脑海里浮现出的记忆让他立刻认出了其中的门道,心中暗自惊叹,这些青铜人像以十二地支方位摆放,显然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布局。

他随口说道:“北方属水:在子曰困敦,在亥曰大渊献。

东方属木: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

南方属火: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

西方属金: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

中央属土:在辰曰执徐,在戌曰阉茂,在丑曰赤奋若,在未曰协洽。”

白亦非听到北冥烨的话,连忙说道:“国师大人明鉴,这正是这十二铜人像的名字。”

北冥烨心中不禁对这位设计秦始皇陵的大秦丞相李斯多了几分欣赏,他打趣地说道:“他们还有名字?看来相国大人虽师从荀子,竟然还懂得道家学说。”

目光中流露出一丝钦佩,这个大秦丞相的才华确实让人惊叹。

然而,北冥烨的内心却不由得涌起一丝惋惜。

他想到了公子扶苏,如果不是最后赵高与李斯害死了他,或许他们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这种复杂的情感在北冥烨心中交织着,他不禁为失去这样一个跨越千年的友情而感到遗憾。

北冥烨抬头看着这十二个青铜人像,每个都有十几米高,重达万斤。

他们头戴像两个犄角一样的冠帽,身披铠甲,双手交垂于腹前,拄剑正立,身体强壮,长方大脸,两颊各有一撮浓须,面容严肃,威风凛凛。

白亦非边走边说:“上古时期,禹王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夏商周三代,皆以此象征王权,引得各方诸侯相争。自先君昭襄王迁九鼎入侵,途中意外落入泗水,这象征王权之物便不复存在。皇帝陛下一统六国,九鼎已经不足以彰显皇帝陛下的千秋功绩,所以相国大人亲自为皇帝陛下攥刻了传国玉玺,这些收集的天下之兵的青铜,原本一部分用来重铸九鼎的青铜,最后都便铸成了这十二铜人。”

北冥烨轻声感叹道:“奥,原来是这么回事。”

之前他就听羽林卫报告过,李斯遣墨家的人为骊山陵铸造青铜人像,没想到是这十二个青铜人像。

“听闻墨家机关精妙绝伦,看这些青铜人像,恐怕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吧。”

白亦非笑着说到:“国师大人明鉴,这十二青铜人,他们的设计者,正是墨家的公输堂传人,他们设计的这十二个青铜人像不仅看上去威风凛凛,同时还可以自由活动,只不过要几十名士兵在它们的身体中操作才能实现。”

“奥,是吗,那等有时间了我要亲眼见见,看看这墨家机关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北冥烨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对这些青铜人像的期待,继续骑在马上向前走着。

白亦非牵着马,带着北冥烨继续在骊山陵巡视。

他们走在工地上崎岖的道路上,来回巡逻的大秦帝国士兵时不时的向他们行礼示意。

远处骊山脚下的离宫已经为了迎接北冥烨的到来,提前收拾妥当。

在那离宫后面的山上,几百年前,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留下的烽火台依旧矗立在山顶。

烽火台的周围,一片荒芜,只有一些稀疏的植被在风中摇曳。

离宫外驻扎着一个个军营,他们是守卫骊山陵的士兵。

这些士兵多是秦国贵族和有爵位的子弟,其中不乏有一部分也是北冥烨安插在其中的羽林卫成员。

只不过大部分羽林卫成员都是秘密身份。

北冥烨与白亦非两人穿过其中一个个军营营门前,骊山陵的天空中,一片湛蓝,没有一丝云彩。

阳光洒在大地上,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外明亮。

骊山陵的工地上,工人们忙碌地搬运着石头和木材,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渺小。

离宫外的军营中,士兵们整齐地排列着,他们的盔甲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显得格外威武。

北冥烨骑马正在走着,这时,一支箭矢突然从营内射出,划破了宁静的空气。

箭矢的速度极快,带着凌厉的风声,直接冲向了北冥烨。

北冥烨下意识反应,迅速伸出两根手指,将那支射来的箭矢紧紧的夹住。

白亦非见状立马拔剑,大喊:“有刺客,有刺客保护国师。”

顿时周围冲出许多全副武装的帝国士兵,将两人团团围住,保护在中心。

而北冥烨看着手中的箭矢稍作沉思,镇定自若。

看着手中的箭矢,制作精良,形状规整,像是成批次制造,从箭矢上所刻的字迹看,“将作少府专用”。

依秦律,武器器具有专门部门保管,每个武器上都有标注使用单位,和铸造人员。

抬眼望去,箭矢射来的方向,营帐内有大批士兵正在训练。

北冥烨叫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