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都城易主(1 / 2)

杀手阿七 临七 1048 字 1个月前

阿七一般不在这样的场合发言,今天却破了例:“可以将你舅父接来议事。他曾任中书令,对大庆国的官员们也熟。”

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能够接触官员的奏折,对官员的能力和品性都有一定了解。

阿七之所以提起林海江,倒不仅仅因为他是萧锦唐的舅父,还因为之前阿七在都城时曾听闻过林海江,为人及官声都不错。

萧锦唐之前还真没想到他舅父身上去,现在听阿七提起眼神一亮。

“正是。萧戟,你现在就去将舅父接来议事,说我抽不开身特意派你去接。”

萧戟走后,彭将军又接着问萧锦唐:“世子,你别嫌我啰嗦,王爷和王妃来了都城后可以住皇宫,但北地的官员怎么安置?”

彭将军问完这话后,大家的目光齐齐看向萧锦唐。

这也是萧锦唐最头疼的一件事。

都城做为皇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不仅皇宫附近没了闲置的房屋,就是离皇宫稍微远一些的地方也难有空屋。

都城的大宅院不仅仅住着大庆国的官员,还有世家累族、书香门第、巨贾商人等。

北地的官员们过来都城后肯定是在新朝担任

重要官职,总不可能让他们露宿街头。

萧锦唐还没说话,阿七又开口了:

“这有什么难的?

先将和项道元有往来的人家列个名单出来,有和他一起参与叛乱或谋划的人家抄家刑罚,其他没涉事的人家就算不抄家也全部驱逐出都城。”

人都赶出都城了,还怕没有房子空出来吗?

彭将军他们心里也是这样想的,甚至想的比阿七更狠,最好是将大庆国的官员全部抄了家。但是他们担心话说出来后成为日后的把柄便没有言语。

萧锦唐不太想将事情弄僵,但如果想要解决北地官员的安置问题,也只有阿七说的这个办法可行。

他只是没想到一向心地良善的阿七在面对项道元的事情时会有这样大的变化,虽然清算项道元的党羽势在必行。

萧锦唐想了想道:“就按世子妃说的这个办法执行,那我们先来拟定一下名单。”

萧成以前是替萧锦唐掌管信息的,他对大庆国的官员情况较为了解,在萧锦唐问他的意见后,他说了二十几个人的名字。

这二十几个人都是与项道元关系亲近之人。

其中自然少不了安宰相和清远候,也包括今天投降

的林义山。

萧锦唐对这二十几个人都不陌生,都是大庆国位高权重之人。只是,二十几座府邸也满足不了北地官员的需求。

彭将军适时说了话:“世子,要不干脆多驱除一些人家吧,只要不打算用的官员就都驱逐了。”

“不可”。

这话是刚进入偏殿的林海江说的。

萧锦唐站起了身,朝着林海江施了一礼:“舅舅。”

林海江点点头:

“大庆国的官员关系错综复杂,有些还门生遍布,北地虽然以武力拿下了都城,但是还有三位皇帝在旁边虎视眈眈,再加上逃走的项道元,切不可树立太多的仇敌。”

林海江说的三位皇帝是各自在自已的地盘上称“帝”的藩王。

林海江这话说到了萧锦唐的心坎上,这也是萧锦唐忌惮之处。

北地有先进的武器,打下江山很容易,但想将这个江山坐稳,仅凭先进的武器是不行的,还要人心!

这个人心不仅仅是普通百姓,也包括士子。

而从古至今,最难讨好及搞定的就是士子这个群体。

他们不会像普通百姓一样因为你施恩就对你感激涕零,但他们会因为你犯过的一个小错就记恨你一生。

北地以前是荒芜之地,士子极少、不是百姓就是士兵,但大庆国不是。

大庆国的士子是不小的一个群体,因此在北地适行的政策不一定就适合大庆国。

萧锦唐其实内心是不喜欢士子这个群体的,觉得他们酸儒、假正经,心眼像针尖一样大,但萧锦唐也知道:想要建立一个繁盛的朝代,也是离不开这一群人的。

萧锦唐道:“舅舅可有好办法?”

林海江道:

“我刚才在殿外听了好一会儿了,对于项道元的党羽清算是必须的,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但是对于其他大庆国的官员,我觉得有一定能力的可以继续留用,其他的就算不留用,也不可追究他们的过错,更不可罚没他们的财产。”

彭将军不解:“林大人,照你这样说,大庆国的官员就算犯了错也不能追究?”

林海江道: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稳定人心。既然是新朝,对于旧朝犯的错过于执著不太适合。

当然,这只是针对那些弃用的官员,对于留用的官员政策自然不一样。

如果留用的官员被人告发,证据确凿的话,该贬职就贬职、该处置则处置。”

萧锦唐颔首

:“舅舅这话在理。”

彭将军道:“那北地官员来了都城后该如何安置他们?”

林海江道:“不知大家可有留意?安宰相、清远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