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可以修补(1 / 2)

生命的喜月 普洱小姐 1029 字 1个月前

张艳艳因为一路见证赵盼盼脱离原生家庭的勇气,终于也有了力量,把那些一直趴在自己身上吸血的人割舍掉。

所谓亲情,不过是互相关心,互相帮扶,而不是打着亲人的名义,要求一个人没有情绪只有大爱的付出。

张艳艳渴望亲情,但绝不为了维护那些虚假的亲情,把自己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张艳艳和老李在这段婚姻里挣扎了十年,才真正做到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只差一步,他们之间的爱情就消耗殆尽,要走向终点,好在两人都及时认识到现状,都做出改变。

张艳艳不会再向无良的继母和父亲付出,可孝敬爷爷奶奶,是她被养育长大后反哺的感恩行为,但同样的,这些孝敬的前提是,不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不会压榨他们的小家庭。

李河也一样,让他走出原生家庭,不是让他不孝父母,和两个妹妹情绝,该尽的孝,该有的帮扶,都是可以的,前提是这些付出值得,而不是把他们当冤大头。

如果李家两个妹妹都把兄嫂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甚至提出各种无理要求,李河和张艳艳就完全不会心软半分,如果李妈和以前一样本着婆婆要拿捏儿媳的心态,对张艳艳没有半点尊重,还要在外面败坏张艳艳的名声,那张艳艳就算不拦着李河孝顺父母,自己也会带孩子远离。

对于李家父母来说,张艳艳不理他们,只要儿孙继续跟他们亲近,那就无所谓,毕竟张艳艳作为生育的工具,已经给李家生了两个儿子,完成了她的使命,有她没她都一样。

但张艳艳如果要用孩子的疏远来跟她斗法,那李妈是要慎重几分的。

这样的方式,仅限于对在乎子孙的人有用。

一家人各有退步,各有包容,才能做到真正的家和万事兴,否则就是无尽的算计,四分五裂的小心思。

结婚,本就是两个人都走出自己的原生家庭,然后一起组建新的家庭,一起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和喜悦,携手感受人生道路上的风雨或壮丽风景,如果一直任由上一辈插手,那这个小家是无法完善的。

张艳艳和李河第一次把所有的话都摊开说。

“以后,他们如果需要帮助,就自己开口,而不是我们去想着念着,主动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你懂吗?”

张艳艳无法释怀那晚在李妈窗边听到的话,因为她对两个妹妹的心疼,总是把很多事情想在前面,主动给的好,变成了理所当然还不够,还要算计着她的东西好,要多要多拿。

以后不会了,让他们自己去做,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走自己的路,摔了磕了碰了,受伤了流血了,就知道她曾经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三言两语那么简单。

虽然一家人说不上求,但他们自己头破血流后求助,她再去伸手把他们从困境中拉出来,才会真的感恩。

张艳艳的算计,就是她的付出要有回报。

哪怕不是物质上的回报,情感上也得知道感恩她。

张艳艳不是圣母,也不想因为所谓爱情,把自己变成圣母。

李河对此是没有意见的,“是该有个度。”

李河的同意,并非全部建立在张艳艳的劝说上,而是他真切的感受到家人那种什么都等着他做好的心情。

很多时候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张口就是不会,做不好,然后等着他去处理。

李河也会累。

说了又不听,听了又不懂,懂了又不做,做了又做不好,做不好又要抱怨。

这样的恶性循环,真的不利于一个家庭的发展。

李河嘴上不说,但心里也知道,自己的父母,真的是又馋又懒又爱抱怨的代表。

小两口把话摊开说,心里反而没有了以往的隔阂。

张艳艳曾经觉得,在婚姻中,自己对李家的每一次付出,和李家人的每一次矛盾,都是在消耗自己对李河的爱意,等到爱意消耗干净,自己就带着孩子单独过,把李河从这个小家庭里剔除出去。

可现在看到李河的改变,她忽然又有了少女情动的感觉。

原来,爱情真的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大度,变得包容。

前提是,这个人值得。

少年时的李河,阅历和环境影响的问题,对婆媳问题没有深切的认识,对两个家庭的界限也不够清晰,甚至有些时候会逃避问题,让时间去解决一切。

但人到中年,经历的多了,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再是单一的,心智成熟之下,能更好的处理家庭的问题。

只是陪一个男孩长大的过程,还挺让人心酸的。

张艳艳盯着李河看,看得李河浑身不自在,“怎么了?我脸上有脏东西?”

张艳艳摇头,“没有脏东西,有我的一个吻。”

张艳艳凑过去亲了他一口,这十年,不止李河在变,她也在变。

他们都在彼此的陪伴下,变得更好。

张艳艳想到结婚后,她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焦虑孩子的问题,是李河主动承担了外面的压力,陪着她调整自己的状态。

在她忙着事业,每天早出晚归的时候,也是李河照顾她更多,小到洗衣服做饭,大到逢年过节对爷爷奶奶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