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叮嘱(1 / 2)

特级厨师 甜沫但不甜 1023 字 2022-04-11

黄师傅看着杨振兴,认真的解释道:

“我今天之所以跟你说这些,是因为我注意到,这些年史师傅那边有了起头的苗头。

说不定再过几年,川菜就不止现在黄派和蓝派这两个大派,将会多出来一个史派川菜,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后,黄师傅又跟杨振兴讲起了史师傅的一些秘辛。

“川菜最早并没有以某个厨师开启的派别,有的只是根据地域不同,分成的几个不同流派。

这一点你十分清楚,就是上河帮、下河帮、小河帮和盐帮菜。

原来也有另一种说法。

那就是以蓉城为中心的川西流派、山城为主导的川东流派、宜宾和泸州为主的川南流派、和最后以内江、自贡为主的盐帮流派。

后来山城脱离川府的意识越来于强,最后成为直辖市,川南流派自此独立成了现在的渝菜。

咱们川菜因为蓉城开始过度吸血,诞生了我们黄派,和蓝派两派川菜势力。

原来的派别划分,自此开始变得模糊,川西流派实力逐渐壮大,其他流派日渐衰落。”

杨振兴还是第一次听到川菜的发展中,居然还有这样一段历史,心里有些惊讶。

“但是现在的人早就忘记了,川菜其实还有一个川北流派,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被冷落,排除在了川菜传统格局之外。”

随着黄师傅娓娓道来,杨振兴知道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提到川府,大家第一个印象都是从古诗词里得来的。

李太白的名诗《蜀道难》,还有三国演义里的描述,让大家知道了进出川府地区的困难。

蜀道大体分成山路和水路两条路。

其中山路又分成由关中和汉中两个方向通往蜀地的道路。

在通往汉中的蜀道里,有一条是从蓉城出发,最后抵达汉中的路,叫做金牛道。

金牛道开通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是古代川陕的交通干线,又被称为蜀栈。

李太白诗里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这条路从川北到陕南这一段。

川北地区古代梓潼以为地处金牛道险隘交接点上,历史上‘商旅兵家密如云烟’,是兵家必争之地。

文昌文化也由此发祥,自古就有尚厨之风。

近代历史百余年里,先后涌现过仇宝祥、曾桂林、刘永见、汤云兴等大师。

他们组成了近代川菜川北流派的第一二代大师。

史师傅因为厨艺天赋惊人,技艺精湛,成为了川北流派第三代传人。

在将从师父那里学来的绝活发挥的淋漓尽致之外,还吸收川菜其他流派的特点。

既有上河帮调味丰富、口味清淡的风度,又有小河帮大气怪异、高端豪迈的气质,更有下河帮大方粗犷、用料大胆的特色。

再结合川北流派本来的特点,最终形成了川菜新的派系——史派川菜。

因为史师傅始终坚守‘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技艺和思想,同时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进而又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梓潼味道。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为史师傅和他的弟子题字‘川菜名门’,一举奠定了史派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

“史派川菜虽然现在名声不显,史师傅本人也多少有些抗拒这个叫法,依然坚持自己师父和师爷奋斗一生的川北流派叫法。

但架不住下面的徒子徒孙,还有烹协那边一个劲的鼓噪。”

看着自己徒弟,黄师傅突然问道:“你不是跟史师傅关系不错吗?说说看你对他有什么印象?”

杨振兴正听得入神。

听到师父询问自己,楞了一下,才回答道:“史师傅为人很和善,对于厨艺的喜爱远超旁人。

我跟怹交流讨论的时候,有许多观点让我大开眼界,完全是一代名厨的楷模。”

黄师傅点点头,继续说道:“我也反复研究过他的厨艺,了解他的思路。

我发现他在坚持传统川菜的基础上,还坚持‘四味’和‘四化’两个核心。

‘四味’指的是家乡味、百姓味、文昌味和正良味。

‘四化’指的是亲民大众化、食材多样化、风味独特化、营养健康化。

你是做餐饮的,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八点代表着什么。

我敢肯定只要他能坚持下去,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川菜都会由史派川菜执牛鼻耳,黄派、蓝派还是其他派系,都要靠边站。”

没想到自己师父对史师傅还有史派川菜的评价会如此之高,杨振兴这下更加吃惊了!

而且对于自己师父不相信由自己领导的黄派川菜,会在跟史派川菜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他心里多少也有些不服气和不开心。

自己徒弟心里想的是什么,当师父的难道能看不出来?

黄师傅又喝了口茶,慢条斯理的叮嘱道:“黄派川菜交到你的手上,我是十个放心,不然也不会让你成为第四代嫡系传人。

但我想要跟你说的是,未来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只有对抗竞争已经不适合眼下的时代趋势了。

只有跟史派川菜互相合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