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兄弟,自应有福同享。
在这风起云涌的乱世之中,首当其冲的,无疑是苏皇后那雷霆万钧的一击。
她亲自操刀,以废帝为靶,以当今圣上突患重疾为由,公然篡夺了天命,自诩为圣德光耀皇帝,独自坐镇朝堂,掌控天下大权。
而在这一波未平之际,南疆的燎原军也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他们,由威名赫赫的踏雪侯萧保立引领,高举着光复炎阳正统的大旗,义无反顾地举起了反叛的旗帜。他们北上的征途,直指西京,目标明确,意图清除那些蒙蔽圣听、祸乱朝纲的奸佞之徒,意图恢复炎阳王朝的清明与繁荣。
此刻,大地似乎都在为这即将到来的风暴而颤抖,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两大势力之上。谁将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笑到最后,谁又将沦为历史的尘埃,一切都在未知之中。
在那动荡的时局里,山南和京畿两地的十四处藩镇,如风中摇曳的烛火,纷纷倒向了萧保立的麾下,他们响应了踏雪侯那激昂的勤王口号,仿佛一股暗流在悄然涌动。
然而,这股暗流并未能掀起滔天巨浪。西京的皇城禁卫,如同铁壁铜墙,迅速而果断地将这些反叛势力镇压下去。大部分反叛者都在这场风暴中消散,只有寥寥数人,如同漏网之鱼,侥幸逃脱,一路南下,最终与萧保立的燎原军会合。
这些消息传到东都,对于李延鹤等人而言,虽如冬日的寒风刺骨,但却也带来了几分欣慰。至少,那位看似超脱的踏雪侯,在关键的时刻,并未倒向西京一侧。只要燎原军北上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那么他们对于东都的掌控,便多了一分希望。
在这乱世之中,每一丝希望都如同烛火般珍贵。李延鹤等人深知,只有紧密合作,才能在这风雨飘摇的局势中站稳脚跟。因此,他们不断密谋,计划着如何利用燎原军的这股力量,为自己在东都的地位再添一分保障。
在珈蓝寺的巍峨山脚下,驻军营地的中心,主帐内灯火通明。李延鹤,这位以智谋着称的将领,正将他精心收集的各式情报,一一递交给面前的两位得力助手——管骁与叶当听。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如同山间的岩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正如我们那位智计无双的青岚先生所预料的那样,那位踏雪侯终于按捺不住,露出了他的獠牙。此刻,正是我们展露锋芒,给予回应的绝佳时机。”
管骁,这位久经沙场的勇将,眼中闪烁着战意:“将军,我提议,我们与北燕王的部队互通有无,携手并进。在乌夜骑还未完全反应过来的刹那,两军联合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他的建议,如同战鼓擂动,激荡在营帐之中,激起了众人的热血与斗志。李延鹤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知道,这一战,将是他们展现实力,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
叶当听静静地凝视着手中的军报,那泛黄的纸张上,字迹如同战场上的烽火,跳跃着、闪烁着。他沉默了片刻,仿佛是在与那些字迹对话,又似是在与自己的心魔交锋。终于,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声音低沉而坚定。
“即便我们此刻同心协力,携手并进,那北燕王所属一旦得知风声,定会暂缓攻势,退守观望。”
管骁本欲出声询问,但话到嘴边,他忽然明白了叶当听话中的深意。他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钦佩。
“叶庄主所言极是。那踏雪侯已然北上勤王,北燕王若是此时强行攻入东都,只怕这繁华之城到头来不过是萧保立的囊中之物,为他人做了嫁衣。”
在这些漫长的日子里,管骁无疑是协助言别出兵、增援镇东门次数最多的人。他像一把锐利的剑,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同时也像一名精明的军师,用他敏锐的洞察力剖析着北燕王军伍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意图。
管骁看穿了北燕王的战略布局,也洞察了对方对于未来战事的精心策划。他像是一个孤独的猎人,静静地观察着猎物的一举一动,寻找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而对于军功的争夺和分配,他更是看得比任何人都透彻。叶当听只需稍作提点,他便能迅速领悟到其中的奥妙和陷阱。他明白,军功虽然诱人,但背后的权谋和陷阱更是令人防不胜防。
叶当听点头,沉声道:“你说的没错。我们还需要再观望一阵,等待那位言统领亲自前来,提议两军一同发兵攻城。到那时,我们才能彻底探清他们的真实意图。”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都明白,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后头。他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这场波诡云谲的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延鹤微微颔首,声音沉稳而坚定:“既如此,便依此行事。近日来,一切照旧,还请管将军继续与言别将军携手,稳固镇东门之防线。同时,我也会加紧驻军营地内兵卒的整备与训练,确保万无一失。”
正当管骁准备恭敬地抱拳回应之际,营帐之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一名来自南地的兵卒慌乱地冲了进来。他的面色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