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历年的储备粮。
魏老头很想抱着夏洪棣的大腿哭嚎: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了啊!
朝廷有事,夏洪棣总习惯的想找忠勤伯聊聊。
好点子没有,坏水总可以挤点出来。
看着苦巴巴的魏尚书和对他抱有期待的皇帝,黑娃吞了吞口水:
“陛下,这粮食最多的,肯定是在商贾家,咱要不,要不,让商贾们捐点出来?”
魏老头不解:“这能捐多少?那些大商贾奸滑得很!”
“嘿嘿,魏尚书,您也不能总盯着那些大商贾薅羊毛啊,中等商贾,小商贾,这些也不能落下啊!”
“那就更难了,这些人,让他们出钱出粮,可不是要他们的老命么!”
“陛下,臣是这么想的,现在朝廷对商户的政策里,科举限制得最为严苛,许多商贾子弟,有读书苗子的,还得想方设法的搞歪门邪道。
那咱们要是给一部分商人,一些科举的名额呢?
比如,咱们这次倡导:愿意给朝廷捐献一定数量的商贾,给与家中嫡系子弟,相对应的几个科举名额!
除了捐赠,朝廷还可以出资购买,咱们水军不是有船么?
那就往周围一些近便的国家跑跑呗,一来熟悉海路,二来咱们还可以用丝绸,瓷器这类的换一些国外的粮食回来!”
“给科举名额这事,朕准了!这个用丝绸和瓷器换粮食,朕看也不错!还能试试咱们的海船到底能走多远!”
忠勤伯的建议,处处说到了夏洪棣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