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邵记面馆拿了东西出来,一路上摆摊的人瞧见郁知秋都笑着跟她打招呼,问一问她如今的身体怎么样。
待小摊开张,相熟的客人也免不了问上几句,一开始郁知秋还挺不好意思的,想着自己不过是受了风寒,倒闹得这么多人都知道。
一时又觉得还是好人多,有些客人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却也不忘关心两句。
李秀娥跟王氏想着她病刚好,也不让她太累,只要不是忙不过来就不让她动手,只让她收钱或跟客人聊天。
被人关心的感觉很不错,郁知秋脸上洋溢发自内心的笑容,久久不散。
考虑到今日不逢集,镇上近来人流量不多,没准备多少东西,卖到半上午收摊。
郁知秋知道李秀娥跟王氏惦记家里的活,让她们先走,她一会跟孩子们一快回家。
李秀娥跟王氏没跟她客气,近来地里的活的确不少,她俩还得抽时间去挖草药卖钱补贴家用,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
不过,她俩干得却很有劲,有钱挣呢,累点也心甘情愿。
刘家小摊上做活是一份钱,隔三岔五山里的草药能卖些钱,家里的鸡蛋凑几天也能卖给刘家兄弟,可以说一个月挣的钱,能顶上从前半年挣的。
手里的存钱越来越多,李秀娥和王氏两人每日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归置好东西,郁知秋上粮铺买了些芝麻花生,去杂货铺里称白糖买咸鸭蛋,还有些日常用到的香料,最后才去张屠户那里拿猪肉。
刘家小摊上需要五花肉,她跟张屠户说好每日给她留几斤,一旬一结钱,怕的就是有时候去晚了买不到好肉。
两家既是亲家,张屠户见到郁知秋难免寒暄几句,道一道家里人对她的惦记和关心。
郁知秋与他说了几句闲话,把定好的五花肉放进背篓里,又把摊子上还没卖出去的里脊肉给包圆了。
里脊肉太瘦,大伙觉得没油水,买肉都不爱买这种全瘦的。
张屠户虽然高兴里脊肉能卖出去,但也不想亲家吃亏,他提醒郁知秋:“亲家,这肉一点油水也没有,你要不要换其他的?”
郁知秋笑道:“不用了,我就需要这种肉,张家大哥最近都给我留着吧。”
张屠户心中一动:“亲家这是要做什么新花样?”
“是有点想法,回头做得了给张大哥送些,前几日我生病,累得嫂子跟佩兰挂心,今儿张大哥跟她们说一声,就说我好全了。”郁知秋笑眯眯道,两家既已定了亲,自该亲近走动起来。
张屠户利索地装着肉,爽快道:“那我可等着尝亲家的好手艺了,家里啥时候插秧,亲家说一声,回头我跟我家老大去帮亲家插秧。”
郁知秋摆手婉拒:“多谢张大哥的好意,家里水田不多,已经请好了人,张大哥跟大侄子人勤事忙,有时间多歇歇,别累出病来。”
张屠户笑出一脸褶子:“咱们如今是一家人,有帮得上的地方,尽管开口。”
“这是自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嘛。”郁知秋乐呵呵道。
跟张屠户寒暄完,郁知秋这才背着一背篓东西去何秀才家接刘家兄弟。
方氏来给她开的门,郁知秋怕打扰孩子们学习,跟着方氏在院子角落里聊天。
别看何秀才家院子不大,边边角角处种着好些菜秧。
方氏是个会打理的,靠墙的地方种着丝瓜、苦瓜、豆角、南瓜,往上牵跟绳子,藤就顺着绳子爬上去。
小块的地方填着土,种了葱蒜,还有些菠菜青菜,厨房里做饭踏出厨房门就能用上。
课散,刘家三个孩子从房间出来,见到郁知秋在显得很高兴,高兴地跑到她身边围着她打转。
郁知秋跟何秀才打过招呼,问了问三个孩子最近的情况,厚着脸皮拜托他写了百味二字。
从何秀才家离开时,刘二毛主动背起郁知秋带来的背篓,有他受累拿东西,郁知秋空着手走路,轻松又自在。
领着孩子拿着何秀才写的字,去木匠铺定做了几个模具,都是花样中配着百味二字。
刘家兄弟虽不知道郁知秋要做什么,但能猜出来是要做新吃食卖。
每回摊子上做新吃食时,便意味着能挣多些钱,三个孩子摩拳擦掌争着要帮忙。
回到家中,刘家母子做饭的做饭,喂鸡的喂鸡,喂猪的喂猪,自己找事情做。
刘百灵兜着三个鸡蛋从屋后走下来,乐道:“二哥,下午再捉些虫子喂鸡吧,咱家的鸡争气肯下蛋。”
刘三河答应道:“中午吃过饭去,就去咱家地里捉,不让虫子祸害咱家地里的庄稼。”
刘百灵兜着鸡蛋:“多抓些,家里鸡爱吃。”
饭桌上,刘三河憋不住问郁知秋要做什么东西卖。
郁知秋实话道:“清明节快到了,做些青明果子卖,这回咱们做两种,一种普通的,一种精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