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百灵呢?”郁知秋盯着刘三河问。
“遭了!我把百灵忘了。娘,我去接百灵。”刘三河一拍脑袋,撒腿狂奔。
郁知秋又气又想笑,按她对刘三河的了解,这小子肯定是惦记着家里的排骨,光想吃肉了。
剪好十字口的板栗还需倒进锅里煮一会,郁知秋刚把板栗捞出来,刘百灵回来了。
“ 娘,李婶子给我抓了两把花生。”刘百灵的声音里带着喜气,李婶子和春丫都夸她的绢花漂亮呢。
篮子里的花生颗颗饱满,应该是徐家挑选出来的好花生。
算算时间这会确实是收花生的时候,只可惜刘家地少,原身对农事也不怎么懂,什么花生豆子她一样也没种。
今年是来不及了,明天自家也要种上花生,花生可是好东西,能下酒当零嘴还能炸油,咋样都好吃。
煮过的板栗烫手,小孩子皮肉嫩,郁知秋怕两个孩子烫伤手,没让他们动手剥板栗皮,打发他们去蒸饭剥蒜。
蒸好豆子饭,刘二毛抱着一个大长南瓜满面笑容走进厨房。
刘三河已经从郁知秋口里知道刘二毛去给铁牛送果子了,故意打趣他哥:“哟,二哥,这么大个南瓜,你上谁家地里摘的?”
“嘿嘿,铁牛娘给我的,她说她家南瓜甜,让我拿回来给你们尝尝。”刘二毛毫不掩饰自己的高兴。
郁知秋铲一块猪油放进锅里,笑道:“正好咱家的南瓜都吃完了,二毛,你把南瓜搁边上,明早上切一截下来做南瓜粥。”
刘二那么乐颠颠地去放南瓜,放好南瓜把刘三河叫起来,自己坐到灶前去烧火。
刘三河不跟自己亲哥客气,拍拍屁股站在不远处看郁知秋烧排骨。
处理板栗前,郁知秋便把排骨腌上了,这会直接下锅炒,炒到两面金黄,香气乱窜时加入开水盖上锅盖炖煮。
盖上锅盖擦擦手,郁知秋喊刘二毛跟她出去杀鱼。
徐家送来的鱼还没来得及吃,她瞧着其中有两条不太机灵了,怕养死了,还是早些吃了好。
鱼不大,只能做整条,杀好用姜葱黄酒腌制去腥,锅里排骨还没好,得等排骨做好后再做鱼。
一刻多钟后,郁知秋掀开锅盖倒入板栗,跟排骨一块炖煮,板栗炖得软糯些更好吃。
晚饭丰富,有板栗烧排骨,葱香红烧鱼还有个丝瓜鸡蛋汤,放眼全村也没有谁家的伙食比这更好。
先前刘二毛和刘百灵还会心疼一下,觉得吃这么好太浪费,这几天吃下来,兄妹俩吃开了胃,再也没什么不浪费的想法了。
板栗是东西,好吃又有营养,可益气健脾,温补肠胃,不管是单独吃还是用来烧菜,味道都是一绝。
排骨肉浓香醇厚,色泽诱人,板栗糯香绵软,入口生香,刘三河吃得喜笑颜开,刘二毛烫得直吸气也不停嘴,小姑娘刘百灵更是吃得满嘴是油。
排骨跟板栗好吃,鱼肉也不差,郁知秋舍得用油,两条鱼用油煎得金黄香脆,加上泡姜大量葱烧入味,烧出来的鱼肉一点腥味也没有。
郁知秋吐出两根刺,想着要是有二荆条花椒胡椒,味道还会更上一层。
吃过晚饭,郁知秋给泡好的橡子换上干净的水,橡子味涩,勤换水去除掉涩味味道更好。
能泡上五到七天最好,不过她怕刘大成和张杏花突然回来,打算泡上三天便拿一部分开始做下一步,明儿下午动手。
农家的夜晚安静得早,远处传来的狗吠和屋边草丛中的虫鸣一唱一和,奏出一曲乡间小调。
母子四人顶着月光星辰在院子里溜达了一会,觉得肚子里不那么撑了,郁知秋让几个孩子一块去吃饭的屋子里数铜钱。
摘下来的野梨大多都卖了,剩下的送了些给亲近的人家,还余下二十来个。
这二十来个就留着自家吃,家里四个人,一人一天吃一个也吃不了几天。
拨亮油灯,郁知秋拿出装铜钱的荷包,把里头的铜钱哗啦啦倒在桌上,铜钱相撞的声音悦耳动听,堪称绝妙。
母子看着新旧不一的一小堆铜钱,四人神情激动,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小小一堆铜钱,虽不是特别多,确实一家人一起动手挣来的,也是家里头一次挣到现钱,意义非比寻常。
“娘,你来数吧。”刘三河按下眼中的跃跃欲试,他倒是想数,又怕数错。
郁知秋在三双灼热的目光中伸出手扒拉铜板:“一,二,三………二百一十一,二百一十二,二百一十三。”
“两百一十三文,这么多!”刘二毛眼中火热,两三天挣了两百多文,他觉得跟做梦似的。
刘三河也高兴,但他还记得家里买了肉吃:“娘,买肉的钱也是这里头出的吗?”
郁知秋看他一眼:“不是,买肉的钱是家里的钱,这两百多文都是卖果子得来的。”
刘三河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