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慢慢养着(1 / 2)

镇上有两家医馆,郁知秋去的是老字号回春堂,这家医馆在镇上开了几十年,口碑一直不错,收费也不贵。

医馆的大夫给郁知秋把了脉,又看了舌苔,对她道:“元气衰退,气血不足,脉细无力,宜扶正补气血,慢慢将养。”

老大夫观郁知秋衣着朴素,诊断完并没立刻开药方:“你这身体没啥大病,就是日子过得太苦,又累又没吃上好的,亏了气血,只能慢慢养着。”

“补身体能药补也能食补,食补来得慢些,药补快点,花得钱也多些,你考虑考虑用哪种?”

老大夫说完,郁知秋眼也不眨地道:“大夫,药补也要,食补也要,麻烦您给我开药方,再说说食补怎么补。”

身体健康最重要,她想健康地活着,当然两种都要。

老大夫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嘴角带了些笑:“药补的时间至少也是半年,需要的药钱可不少,你想好了吗?”

郁知秋毫不犹豫地点点头:“想好了,银子花了还能挣,人死了可活不过来。”

老大夫赞同道:“这样想就对了,现在只是些小病,还能治,用不了多久就会好,你等着我这就给你开药方。”

开完药方,等药童抓药的空档,老大夫跟郁知秋说了说如何食补,并给她看了药材的样子,让她回去叫家里人去山里采,能省点钱。

郁知秋对老大夫道了谢,老大夫是好心,想让她省点钱,可她不懂药材,不敢自己采药,回头采错了,不得把命搭进去。

该花的钱不能省,药材还是在药铺买放心些。

都说老百姓吃不起药,这话是一点也不假,看一次病,小半两银子就没了。

郁知秋没觉得心疼,治病的钱该花,她相信她日后能挣回来,千倍百倍的挣回来。

离开医馆,郁知秋朝着肉铺走去。

先前她怕买药的钱不够,不敢去买肉,如今身上还剩了些钱,她想去看看还有没有肉买一点。

家里活重,大伙也舍得花钱吃好点,这几天肉铺的肉卖得很快,半上午便卖光了。

郁知秋到肉铺时,天色已经不早了,板上只剩一堆骨头,她想象中的猪板油五花肉影子都没瞧见。

没有肉,骨头也行,多少有点油水,最后她花三文钱买了几根棒子骨。

背着东西回到下牛车的地方,李老头已经等着了,牛车上坐着三四个妇人,其中就有王氏。

王氏上回想占便宜没占着,被郁知秋踢了一脚不说,还被婆婆连着立了好几天规矩,她心里一直对郁知秋有气。

瞧郁知秋背着背篓走过来,王氏斜着眼瞟了一眼:“哟!二毛娘这是发财了呀,买这么多东西,我看背篓都装满满的。”

人人都有好奇心,王氏话音未落,已有人伸着脖子去瞧郁知秋的背篓。

郁知秋也不恼,掀开背篓开的破布,大大方方道:“都知道我家穷,孩子多田地少,能发什么财?就是卖新粮买杂粮,盼着能吃久一点。”

“不发财还能买肉?”王氏吊着眼继续找事。

郁知秋指着那几根棒子骨,抖了抖嘴唇:“唉!孩子馋肉,我买不起,只好买几根大骨头回去炖汤,肚里总能混点油水。”

王氏得意地笑笑:“骨头有啥能吃的,光不溜秋的肉丝都难找,还是肥肉好吃。”

王氏之所以这样得意,就是因为她今天买了一斤肉,八分肥的,做菜油水多多的。

家里穷买不起肉的可不止郁知秋一个,王氏这样说,当即有人不乐意了:“我也买过好几次大骨头,炖汤能吃好几顿呢。”

乡下人吃肉的时候少,骨头汤带油,加点菜在里头,也是一道顶好的菜。

郁知秋对那妇人笑了笑:“大强媳妇是个心里有数的,会安排生活,我记得你家孩子有一岁了吧?”

大强媳妇抿嘴笑笑:“婶子记性真好,上个月刚满一岁。”

“我跟你说,你把大骨头敲破熬汤,用骨头汤给孩子焖饭,焖得香香的,孩子吃了一准长得又高又壮。”郁知秋跟大强媳妇说着话,看也不看王氏一眼。

王氏本想炫耀她今儿买了肉,让大家羡慕羡慕她,结果没人接话,她脸色一下变得难看起来。

没人理王氏,她拉着脸不知在想什么。

嗯?

这是什么味道?

王氏使劲嗅了嗅鼻子,觉得自己好像闻到了药味。

她盯着郁知秋的背篓看了看,阴阳怪气道:“二毛娘你咋说谎?说什么没钱,都买得起药了,还没钱?”

正在聊天的郁知秋和大强媳妇同时看向王氏,王氏更来劲儿了:“我说二毛娘,咱们这些人家,不是病得下不来床,谁舍得去买药吃啊。”

“要我说你还不如把钱拿去买肉给孩子吃,骨头炖汤再好也没有肉好,钱呐,得花在刀刃上,医馆就不是咱们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