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讨个好差事(1 / 2)

大泗之所以被称为泗水都城,顾名思义,还得益于环绕大泗的几条大河。

一条蜿蜒盘旋,起源与终末皆存于大泗的,便是璞河。

一条交错众小河道,成为灌溉农田的主力源的,便称喜江。

而呈现阿水眼前的,岸边停靠着众多竹筏,再远一点便能见几艘大木船的大河,便是陶溪江。

陶溪江是游经大泗都城的三条大江中体量最大,长度最长的一条。

也因此,陶溪江还作为通航大口,交流了大泗与周边各国进行往来贸易。

而其中一国,便有大安。

阿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河,河岸上这么多的竹筏。

阿水心里快活极了,小跑着步子就往那岸边去。

四下里望望,长长河岸上,在这干活的多是年轻力壮的男人。

虽快入了严冬,他们的衣着却还尚薄,有人还撸起了袖子,俯身在竹筏边倒腾着什么。不一会,他们便把筏子推向河中,让人坐着,自己却撑着竹篙奋力划着水,渐渐离了河岸。

阿水愣愣地看着。他们的动作被她尽数览入眼底,忽觉得自己也有这个能力——撑筏子干个营生。

不过……

阿水正在想着,忽被耳后的一个苍老浑浊的声音收回了神。

“姑娘啊?”

阿水转过身去,这时候才注意到一直坐在自己身后的老人。

他坐在一块较高的木墩子上,大抵也有五六十岁的年纪了。老人头发已尽数花白,面色如土,却仍不吝啬他可给予的一点笑意。

阿水忙的走进老人蹲下,问着:“老先生,您是在这儿撑筏子的吗?”

老人笑着点点头,“你要坐筏子吗?”

阿水这才知道他是误会自己的意思了,忙的解释:“我是来看看有没有人要收我撑筏子的。”

老人恍然大悟地点点头,稍稍思索了一会,随后看向阿水,眼神里透出些深意来:“姑娘可否为老夫撑筏?”

阿水先是怔了怔,而后立马点点头答应了下来,“好!”

听老人说,他因年纪大了,动作也不麻溜了,来渡口乘筏的主顾都不愿上他的筏,转而搭乘那些年轻力壮的了。

老人的筏经久不渡,慢慢也就失去了营生。

今日见着阿水,老先生仿佛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阿水倒也聪明,老先生大致教了她如何掌握竹篙,如何顺着流水去,她便一下就掌握了窍门。

老先生也不由得夸赞她道:“好学徒!”

“老先生,可是我不太识路……日日人们要去的地方那么多,阿水恐怕认不得每一处。”

她有些担心。自己做事总是忙手忙脚的,她怕自己给老先生添堵。

哪知老先生“哈哈”笑着,宽慰道:“不必担心,老夫到时候就在筏子上,为你指导着。”

这以后,阿水便真得到了一个好营生。

阿水不怕生。一旦见着有人从渡口来了,便几个步子冲到他眼前,好生介绍着。说着说着,那名主顾就被她引着到了筏上,自然而然就到手了几个钱。

有些主动的客人,见着几个糙汉里边竟有着一如花娇嫩的女子,以惊奇居多,都不由自主地想乘乘她的竹筏。

久而久之,阿水不但技艺见长,还在陶溪江的渡口周边收获了一个较为不错的名声。

渡口每日里来往的客人很多,阿水便不停歇地从陶溪口到另一处的璞江口,更有纷纷。最远,阿水还到了大安的宓罗江。

而打筏收获来的钱,阿水与老先生四六分着。日积月累,她也算是个有家当的人了。

阿水听老先生说,他家住城郊外的一个小村子里,人口不多。

老先生家有一子,却是小时候生了大病,脑子给烧坏了,只能将他留在家中干些苦力活。

他老年丧偶,家中冷清,只能自己挑起生活重担,过活也极为不易。

听了老先生的建议,阿水把客满栈给退了。

用撑筏子的钱购置了一些木材,打算在他村子里一处破落的茅屋基地上,新建一个木屋。

阿水力气小没做过木工,老先生便叫自己的儿子来帮忙。

大半个月后,木屋终于建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木屋虽简,设备俱全。

一间微微透风的卧房,锅碗瓢盆具备的一间灶屋,一方木桌几条宽凳,极其简单又极其温馨。

阿水在这几乎生活了大半年,当一切安定下来,曾经发生的一切,或痛苦或沉溺,或执着或欢心,好像都渐渐淡却出了她的记忆。

而那些曾经出现在自己身边的神仙般的人物,恍如梦境,自己也再没见了。

只是她依旧没舍得丢弃那些承载着无论什么记忆的东西,只小心保管着。落灰扑尘,时时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