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入府(1 / 5)

天色昏暗, 李斯也看不清楚国师脸上的表情,但他却能从国师语气中听出几分惊讶。

误认为国师不知道“上蔡”是哪里,他不禁又开口解释道:

“是的, 小子是上蔡人, 上蔡乃是两百多年前蔡国的都城。”这是他唯一能想到介绍家乡荣光的地方了。

赵康平闻言喜不自胜地点点头, 他能不知道楚国上蔡吗?他不仅知道上蔡在哪儿,连那地方后世是豫省哪个市的都知道。

李斯!这可是李斯啊!是被明朝思想家李贽评价“秦始皇出世, 李斯相之, 天崩地坼, 掀翻一个世界”的李斯啊!

万万没想到李斯竟然也会这般早的来自己府上,赵康平不禁激动极了, 他转头看向自己家人们,安锦秀、安爱学和赵岚也是欣喜不已。

唯独不知道“李斯”事迹的王老太太不禁看着李斯精瘦的身形, 在心中摇头叹了一口气,这小伙子平日里是确食物吃嘛?身材长的也忒瘦了些!

赵康平完全不知道老母亲都已经琢磨起了把李斯喂胖的事情, 他搂着怀中朝着李斯挥舞小手打招呼的小外孙, 强自压下心中的激动, 对着李斯颔首笑道:

“行,你随我来,外面天色暗了, 我们进屋子内详谈。”

李斯闻言心中也不禁有些惊讶, 没想到自己入赵后踌躇那般久, 心中猜测国师究竟会不会收下自己,等亲眼看见国师后, 国师竟然这般和善, 如此轻易就把他邀请进国师邀请了?

李斯虽然心中喜悦, 但没有放轻松, 反而更加提起精神了,准备应对国师接下来的一连串询问和考察,这将决定他是否能够留在邯郸。

蒙恬、韩非等人听到国师口中毫不遮掩的笑意,也都不由疑惑的看向李斯,想要知道这个背着大行囊的年轻楚人究竟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竟然能让国师面露笑容?

还有楚国上蔡?嗯,这是什么很出名的城池吗?国师听了为何会如此高兴?

众人不解的跟着赵家人抬腿往国师府内而去,李斯也背着大行囊紧随其后。

入夜后,府中点了许多根蜡烛和十数盏油灯,昏黄的烛光勉强将整座府邸照亮。

赵康平嘴角含笑地带着众人往前院的待客大厅而去,抱着怀里软乎乎的小家伙,脑海中却控制不住地浮现着史书上对始皇和李斯,这君臣二人的记载:

李斯从上蔡一布衣、街头一黔首一步步的变成秦朝丞相,整个逆袭过程不可谓不励志。

他前世读完《李斯列传》后,还特意开车沿着高速公路,跑了两个多小时到李斯故里看了看。

背着双手站在李斯的石碑前,心中尽是感慨。

这个生于战国末期的上蔡小吏,在楚国兰陵,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道后,审时度势,把握机会西行入秦,从始皇的十三岁一直到四十九岁,君臣二人相知相伴整整三十六年,二人关心亲厚到“斯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可以说君臣二人的联姻关系已经到达极致了。

当韩人郑国修渠的细作计划暴露后,秦国的老氏族们乌泱泱叫嚣着,像年轻的始皇上谏请求将他国人士一律驱逐出秦国,治国理政只用本国人!

李斯显然也在“被驱逐”的名单里,可他一篇《谏逐客书》不仅让始皇瞧见了他的才华,帮助秦国留住了许多精英人士,还得以成为千古名篇,足以显得李斯本人的文学才华。

当始皇要覆灭六国时,李斯更是提出了武力、钱财贿|赂两手抓的斗争方略。

待始皇统一天下后,紧跟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等具体的事情都是李斯领着底下的群臣们实行的。

可谓说,李斯帮助了始皇,而始皇成就了李斯,华夏能建成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始皇功不可没,李斯更是功劳甚大,二人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与千古一相!

纵观史书,李斯入秦后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维护大秦和自己的法家事业,他本人效忠的对象也一直都是始皇本人,而非始皇的某个儿子。

毫不夸张的言,他认为,在李斯心里,怕是除了始皇之外,扶苏、胡亥等十八个秦公子完全不能被他当成下一任皇帝陛下忠诚的对待,无他,始皇的儿子们都没一个能让始皇看上的,也自然没有一个能让李斯瞧上的。

长子扶苏亲近蒙恬,幼子胡亥亲近赵高。

在“坑儒(术士)”这一事情上,扶苏立场鲜明的与李斯唱反调。大秦从秦孝公开始历代秦君都是法家的推崇者,秦国更是靠着法家才从积贫积弱的西陲小国一步步变得强大了起来,偏偏扶苏亲近儒家。

始皇统一天下后,李斯坚定地站在“郡县制”的立场上,而朝中的王绾等儒家臣子则坚定要行周礼恢复“分封制”。

《史记》上对扶苏的记载不太多,单凭史书上的记载尚寻不到扶苏旗帜鲜明支持分封制的信息,但扶苏亲儒,如果他坚定的站在“郡县制”的角度上,是与始皇一条心的,可他竟然会惹得始皇将这个头铁娃扔去守长城来反省,就能瞧出来或许扶苏本人是真的倾向于儒家推崇的分封制的,在某些十分重要的政见上他是与始皇有严重分歧的。

然而,始皇与李斯的政见从始至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