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你特么真会安慰人啊(1 / 2)

朱桢知道他们的震撼,所以叹了口气。

“所以,这次扶桑的伤亡人数相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了,更何况,大部分死的还是扶桑人。”

朱桢虽然留了这些扶桑人一命,留了后路,但不代表他对这个小日子就能原谅了。

不要怪他冷漠,这扶桑人要死多少死多少,反正朱桢本来也是要用文化侵蚀他们的。

朱元璋经过那八十三万数字的洗礼,顿时觉得这次的地震确实算是小数目了。

“那这地动该怎么办,这种天灾无法避免,我们就要这么眼睁睁的等死吗?”

朱元璋扶额,无奈叹气。

朱桢笑了笑,“这倒不至于,父皇,儿臣知道后世有一物,名为地震仪,只要有了这东西,便可以防范一些。”

朱标疑惑,“可是你不是说,地动乃是天灾,无法避免的吗?”

朱桢:“没错,就是无法避免,我们只能防范一些其他的补救措施,这地震仪可以报备地震发生的地区,当然不能提前报备。”

“只能是在地震刚刚发生的时候,它就可以迅速感知到,然后通知大家。如此一来,地动发生以后,其他邻近地区就可以得到时间,快速逃离。”

“而其他没有收到地动消息的地带,也可以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及时给予援助和救治,天灾确实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能做一些后续的补救设施。”

“地震仪不能预报地动,但可以防范,还能计算出此次地动的大致影响区域以及级别,是非常有必要的。”

朱桢的话,让朱元璋和朱桢都了然,狠狠点头。

朱元璋:“老六说的是,这地震仪确实是个好东西,老六,这东西你可一定要尽快研制出来。”

朱标总觉得地震仪这名字有些熟悉,到现在了总算想起来了。

“老六,你说的莫非是那汉代发明的地动仪?”

朱桢点头,“跟那个相似,但比那个要精确很多,是改良版的,可以知道精确方向。”

汉代发明的地动仪,只能是大概知道方向,例如“东南方”、“西北方”等等这种信息,虽然确实有帮助,但帮助也不是很大。

朱桢要弄的这种是可以精确知道位置的。

朱元璋听完虽然高兴,但现在这情况,也不是很能高兴的起来。

“这地动无法避免,乃是天灾,就犹如干旱一般,咱登基几年,就已经发生了这么多天灾,实在是心力交瘁。”

朱元璋第一次透露出这幅心累的模样,朱桢见了,没忍住,便上前一步。

“这并非是父皇你的错。”

“可一般来说都是这样。”

天灾发生的次数多了,就会被大家认定是惹怒了天神,是昏君!

朱元璋怎么能不头疼。

这次扶桑地震针对的是扶桑将士们,下次说不定就是大明皇帝。

朱桢摇头,“父皇,你与其担心儿臣,不如好好想想,这接下来的大旱要怎么度过了。”

朱元璋坐不住了,拍了拍桌子,“什么,大旱!”

他瞪直了眼睛,瞬间慌了,“老六,到底是哪里大旱,你怎么不早说呢!”

朱桢歪头,“我也是现在才忽然想起来的。”

这每日的事情那么多,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什么都能记得?

朱元璋瞪了一眼,“你记好,那大旱发生的地方在何处?”

朱桢挑眉,“这倒是不清楚,不过父皇你放心吧,大明朝遭受的大旱之日,还多的是呢,这一次就算错过了也无妨。”

你特么小子可真会安慰人啊!

朱元璋揪着话语里的一句话不放,“你这句话什么意思,什么叫大旱的日子还多的是!老六,你把话说清楚!”

朱桢犹豫,最终还是点点头。

“拒后世记载,我大明朝一百多年,光是天灾便总共发生了一千一百零一次,所以说,父皇,你们把格局打开,这天灾不就是个玩意儿吗!”

朱元璋摸着脑袋,无奈的叹气。

听完了这些,怎么可能会有心思把格局打开。

“这北方大旱,虽然我大明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却迄今为止,都没能有很有效的法子解决。”

朱标犹豫,“儿臣记得,前朝暴元,便也发生了不少天灾,百姓都说是因为皇帝昏庸无道,这是天怒。”

朱桢一听,断然摆手,“这位不过是故意给皇帝扣帽子的话罢了,实际上跟天灾没有半点关系。”

朱元璋与朱标了然于胸,好好好,这下子倒是解决了一个大麻烦,解决了大家一看到这种事情就跟皇帝昏庸联系到一块的臭毛病。

“老六,这道理你一定要在报纸上写下来,让所有人都看到。”

好好让这些愚民都学学,以后可别动不动怨老子了,老子何其无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