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其他汉吏今日也是极其激动兴奋的,可以增加俸禄,谁都高兴。
果然到了下午,少府正式下了通知,他们所有人的俸禄增加一成,从今年的9月开始算。
同时这个命令也下达了到了少府各大的工厂当中,舆论宣传也开始跟上。
大汉丞相周勃,在九月的大汉月报特别周刊上,发表了向小康之治全面进攻的文章。
文章中重点介绍了大汉的《最低俸禄标准》政策,说这个政策是大汉实现全面小康之治的战车。大汉将会根据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增加最低俸禄,这个政策将在三年内,让大汉五成的百姓年收入突破三万钱,成为小康之家,六年内让大汉七成的百姓,成为小康之家,而后周勃畅想当他结束任期的时候,大汉基本完成小康之治。
周勃的文章引起了整个关中乃至大汉的轰动,大汉的各大月报纷纷转载他的文章。以前大汉有《均富贵法令》,但那也是只是临时性的措施。
而现在朝廷想把这个朝廷正规化,法令化,各大报社的主编都写文章讨论这项政策对大汉的影响力。
其中赞成这项法令的主编,认为朝廷这是实现大同之治必由的道路,是最可行最清晰的道路,每年的进步可以清晰可见,大同理想将不再遥远。
而不赞成这项法令的主编则认为,这项政策太过于偏激,会像子贡赎人一样,形成反向的效果。大汉的作坊也不是那么好经营的,每年都有大量的作坊倒闭破产。
而这项法令将会持续增加大汉作坊的生产成本,直至这些作坊主难以承受这些增加的成本,最后不得不倒闭破产,而作坊都倒闭了,工匠不要说增加俸禄了,连差事都找不到。
赞成和反对的势力相差无几,双方在月报上打的不可开交,倒是让大汉的报纸行业,增加了一倍多的市场,很多原本不看月报的人形成了消费习惯。
关中的作坊主则哀嚎连连,不断的向四周的人抱怨,俸禄增加的太快,太高,厂子已经办不下去了。
还有不少作坊主直接威胁道,要是朝廷继续这样增加俸禄,他们只能把作坊迁移到其他俸禄低的地方了。
甚至已经有很多的作坊开始付诸行动了,关中的人力成本实在是太高,朝廷管的严,竞争压力又大,墨家的总部还在关中,这些墨者总是组织工匠和他们做对,而且关中的百姓也太刁钻了,一个不合他们的心意就要罢工示威,现在朝廷还要弄一个最低俸禄法令,要每年让他们增加工匠的俸禄。以前朝廷是几()
年来一刀,现在这是打算钝刀子割肉,根本不想让他们活下去。
整个九月下旬,长安城撤退了上百家作坊,这些作坊有的撤退到了上郡,有的去了北地郡,还有的去了陇西郡,金城郡,甚至有一些商贾觉得,反正轨道都开通了,干脆直接把作坊搬到河西去,即便增加一些运费,那也好过增加的俸禄开支,现在长安城一个工匠的俸禄相当于河西5个工匠,这谁扛得住,于是大汉的纺织产业开始向那些比较贫瘠的郡县转移。
而整个长安城来自于关中的工匠阶级欢声不断。为此支持朝廷颁布《最低俸禄标准》的示威持续了十几天时间。
几乎每天完成差事之后,工匠们就会自发的组织在一起,他们从各个街道当中汇聚到朱雀大街,形成几万人的规模,最后集中在建章宫之外,载歌载舞的庆祝,这倒是带动了一波经济热潮。
但长安城的市民只高兴了半个月,很快屯垦令的告示,就贴满了整个长安城的大小市坊,今年长安城将会征调5000人屯垦,屯垦府衙将会按照户籍来抽签决定屯垦的青壮。一时间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开始慌张的准备应对屯垦的事情了。
关中,霸上钢铁厂。
张扬和陈爱民两个人来到了管事办公室。
钢铁厂管事周墨殷勤招待道:“两位小兄弟请喝茶,这是上等的香山毛尖,今年新采的茶,喝了这茶可以提神醒脑,百病不侵。”
张扬喝了一口笑道:“周管事,我们兄弟来厂子里只是为了通知少府的命令,朝廷已经下了命令了,你们厂分到了100个名额去屯垦,希望周管事要完成朝廷交给您的任务。”
周墨道:“二位能不能向少府令说明一下我们厂的情况,现在厂子里正在准备扩产,本就人手不足了,我们还要向外招募工匠,根本找不到100个青壮去屯垦,朝廷即便是颁布法令,那也要按现实的情况来执行,天子他老人家不是说过,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屯垦令为了解决那些无所事事的游民准备的,而我们钢铁厂每个工匠,都是在为大汉的小康之治努力建设,他们在钢铁厂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扬淡然笑道:“周管事,您是高看我们兄弟了。我们只是传达命令的小吏,哪里有资格质疑朝廷政策的好坏?
倒是您可以经常见到天子和少府令,要是您觉得屯肯令不适合你们霸上钢铁厂,可以面见天子和少府令陈情,和我等这等说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