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期盼和平,陇西归降(1 / 2)

王志伟攻克凉州后,陇西全境震动。

陇西太守,一位深明大义、识时务之俊杰,他心中明白,凉州并入蜀国,不仅是地理版图的扩大,更是民心所向,百姓期盼和平生活的明证。其深感蜀国丞相之仁德与蜀军之威武,不愿再使百姓陷于战火纷飞之中,遂决意归顺蜀国,共谋天下太平。

太守亲笔书写归降书,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丞相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许。

敬呈蜀国丞相麾下:

时维公元240年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陇西太守,谨代表全境军民,向丞相大人致以最诚挚之敬意。

自丞相挥师北上,南安、天水望风而降,凉州亦未能幸免,此皆丞相神勇无敌、智谋超群之所致也。

太守深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蜀国在丞相治理下,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实乃天下归心之所向。

反观我陇西,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百姓渴望和平之心,如久旱盼甘霖。今见丞相仁德广播,蜀军秋毫无犯,太守深感此乃天意,亦是我陇西百姓之福。

因此,陇西上下,一心归降,太守决定顺应时势,率全境军民归降蜀国。

愿在丞相麾下效力,共谋天下太平。太守及陇西军民,誓将忠心耿耿,肝脑涂地,以报丞相知遇之恩,蜀国养育之情。

愿永为蜀国藩篱,永结同心,共御外侮,开创万世基业。

此致

敬礼!

陇西太守 李敬民 敬上

公元240年春

蜀军天水大营, 陇西信使在刘飞的带领下匆匆步入书房,手中高举着一封密封完好的信函,王志伟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信使恭敬地将信函呈上,并轻声禀报:“丞相大人,陇西太守的急件已至。”

王志伟接过信函,手指轻轻摩挲过封泥,心中暗自思量:陇西之地,地势险要,乃蜀国之北大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番太守归降,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另有图谋?

他缓缓拆开信函,展读之下,只见字迹工整,言辞恳切,表达了陇西太守对蜀国的忠诚与向往和平的愿景,并愿意率全郡军民归顺蜀国,共谋发展。

王志伟阅罢,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微笑,这份归降书无疑为蜀国增添了一份重要的战略资源,也为边疆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春意盎然的景象,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慨与豪情。这份归降书不仅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蜀国国力的肯定与信任。他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这次归降事宜,确保陇西地区的平稳过渡与繁荣发展。

王志伟立即召集谋士与将领,共同商讨如何接收陇西、安抚民心、加强边防等事宜。

“诸位将军,”王志伟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议事厅内的宁静,“近日,陇西太守因内忧外患,已决意归降我蜀国,此乃天赐良机,不仅可巩固我西陲防线,更可壮大我蜀国之声威。”

闻言,众将面露喜色,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王志伟见状,轻轻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继续说道:“然则,接收陇西归降之事,非同小可,需周密筹划,方能确保万无一失。今日召集诸位将军前来,便是共同商议此事。”

接着,王志伟详细阐述了接收陇西归降的各项事宜,包括派遣使节前往陇西确认归降事宜、调配军队前往接应、安置归降将士及其家属、加强陇西防务等。他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众将听后无不点头称是。

“丞相英明!”一位将领起身拱手说道,“陇西归降,对我蜀国而言,实乃大喜之事。我等愿随丞相,共赴陇西,确保接收事宜顺利进行。”

“好!”王志伟赞许地点了点头,“众将之心,我已知晓。然则,此行需谨慎行事,既要展现我蜀国的大国风范,又要确保归降将士的安全与利益。望诸位将军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成此大事。”

随后,众将纷纷表态,表示将全力以赴,不辱使命。王志伟则逐一询问了各将领的意见和建议,并一一记录在案。整个议事厅内,气氛热烈而有序,每个人都沉浸在为蜀国未来而努力的氛围中。

立春之日,王志伟率领一支精锐的仪仗队,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陇西的征途。

抵达陇西后,王志伟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太守率领一众官员和守将在城门迎接,一股庄重而又不失温馨的氛围迎面而来。

太守身着整洁的官服,面容中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王志伟眼神中透露出智慧与威严。他微笑着向太守走去,两人相互对视片刻,仿佛在这一刻,彼此的心意已经相通。

“陇西太守,闻你深明大义,体恤民生,今日能归降蜀国,实乃蜀国之幸,百姓之福。”王志伟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他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太守的尊重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