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一起办了(1 / 5)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3649 字 4个月前

第414章一起办了

二楼书房里,陈凡看着强行压制情绪,却怎么也控制不住的姜丽丽,不由得满怀心酸。

她14岁到这里,已经待了近四年,按照不成文的规矩,她至少还要再待3年。

可是7年待满可以回城,只是一个理论。

印章掌握在人的手上,别人可以,不代表她也可以。

从55年第一批知青主动插队,到64年号召知识青年下乡,再到68年有组织的形成浪潮。

期间不知有多少和她身份背景相当的人,一直在苦苦等待机会,有的甚至已经熬了十几年。

如今她好不容易等到恢复高考的机会,给她带来新的希望,却又在即将成功的关头、被人恶意阻拦,搁谁身上能受得了?

陈凡轻轻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劝起。

她是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有些人是过五关斩六将,明明已经考上了,却只能望门兴叹。

虽然他在县里认识不少人,但教育局却没什么能办事的熟人,而且刚才学区办公室的办事员也说了,地委教育处也有可能会收到信,所以干脆直接去地委,把事情一起办了。

听说这是一次封闭会议,所有参与研讨会的老师都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一直到得到结论为止,所以短时间之内,应该不可能回来。”

姜丽丽也不知道是不是没听见,没有伸手接。

陈凡转头看了她一眼,转过去操控方向盘,“去地委。”

至于说寄希望于县局的人和学区办公室的办事员一样,主动放行,陈凡也想过这种可能性。

不过嘛,现在陈凡倒是可以依据这一条,去找熟人帮忙。

听过从江苏给内蒙的大学寄信的没?

锲而不舍的那种!

这一年的匿名信,单位是以“万”来计算,成百上千的人因此而黯然离开校园。

其实今年的政策非常清晰,那就是“只看个人表现、择优录取”。只不过由于没有先例,很多人不敢放开胆子,于是很多人本着不做不错的原则,还卡着原来的一套不放。

当然,也有非常多幸运被留下来的。

陈凡看了看她,笑道,“你忘了,郭老师和何老师就在地委教育处,他们虽然不是教育处的人,可江南大学的牌子,比教育处还要大,找他们帮忙通融一下,拿到准考证应该不难。”

听过从全国各地给首都的大学寄信的没?

寄信的还大多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人,只是为了心中的“义愤”就“勇于斗争”,拿邮票不当钱。

等到明年高考,这样的事就基本不再发生。

郭老师和何老师都是江南大学的老师,又常年在教育处工作,应该可以帮这个忙吧?!

……

等到今年之后,大批姜丽丽这样的人被录用,相关责任人不仅没有被处分,反而被公开表扬,一下子就让所有人看清了形势。

而姜丽丽听到陈凡的话,也稍微安心了一些。

无数和姜丽丽一样背景,甚至比她更差的同学,在学校老师和领导的坚定庇护下,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他们的校园时光,从而改变了人生。

两人一前一后到了码头,直到陈凡发动机器,姜丽丽听着轰鸣声,才如梦初醒,抬起头左右看了看,最后视线落在陈凡脸上,小声说道,“我们去哪里呀?”

那更是怎一个惨字了得!

为什么他坚定拒绝郭老师的示好,不让姜丽丽考江南大学,就是因为距离太近、目标太大,但凡让太多人知道她考上江南大学,一封封的信都能让她不得安生。

那是他们一辈子的幸运。

别人怕会被秋后算账,他知道不会啊,只要能跟郭老师他们讲清楚,以他们的智慧,肯定会明白这一点,随便搭把手,轻轻松松赚個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下到一楼,又让姜丽丽先去拿衣服,自己到客厅的茶台那边,跟几人简单打了声招呼,也不多说,便在众人奇怪的目光中带着姜丽丽离开。

但是他不能去赌别人的善心,考虑过后,还是决定将工作做在前面。

手指碰到脸上那一刻,姜丽丽顿时脸色通红、脑子一片空白。

所以他要尽可能地为她谋划。

粟老师看看他身后瞬间脸色苍白的那个小女生,再将目光投向陈凡,眼底闪过一抹思索,表面却不动声色,笑着说道,“就在你们来地委照相的前一天走的,是要参加中学教材研讨会,为明年的教材修改做准备。

等姜丽丽哭声没那么急促,陈凡拿出一块手帕递给她,“擦擦。”

对于两位老师来说,这样的机会自然是千载难逢,不仅能为他们的履历添上光辉的一笔,更是人生中非常难得的经历。

甚至有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已经上了几个月的课,可就因为几封匿名信,硬生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