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东窗事发(3 / 4)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2921 字 4个月前

再往里、靠着熊猫园的那间便是浴室。

现在天气正在渐渐转凉,估计离启用的时间不会太远。

餐厅有点大,他们几个人吃饭用不上大圆桌,便没有将餐桌搬出来,只坐在靠窗的八仙桌上。

四个女生分别坐两边,陈凡自然单坐一边。

他的位置上,碗、筷都已经摆好,另外还有一壶正在加热的黄酒。

古法温酒是架一盆热水,下面有炭火给热水加温,将酒壶放在热水里面。

不过这种方法比较繁琐,而且每次倒酒都要擦一下瓶身,陈凡便学着后世浙菜馆的做法,区别是人家用小蜡烛给酒壶加温,他用的是燃烧的木炭。

效果也还行。

陈凡喝口酒润了润嗓子,刚夹了一块肉,便听见黄莺问道,“陈老师,你说以后会经常投稿,是要投别的杂志吗?”

陈凡点点头,等嘴里的东西咽下,才笑着说道,“全国的文学杂志可不少,不是只有本省的《江南文艺》。”

杨菊立刻说道,“我知道有《人民文学》、还有《bj文艺》,这些杂志在新华书店都有得卖。”

随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又好奇地问道,“还有哪些杂志啊?”

陈凡伸出左手掰起了手指,“那可就多了,比如说《中国青年》、《收获》、《萌芽》,这些都是非常棒的杂志,像《收获》就是巴金先生创办的严肃类文学杂志,在全国都具有非常高的影响力。”

杨菊像是接触到新天地,惊讶地睁大眼睛,“原来还有这么多杂志。”

顿了一下,她又不解地问道,“那为什么新华书店里面没有呢?”

姜丽丽、黄莺、刘丹也都眼巴巴地望着陈凡,连饭都忘了吃。

这里有个冷知识,在1950年以前,全国所有报刊的发行工作都是自己做的,直到那一年,二流报纸和邮电部邮政总局签订了一份重要文件,《关于报纸发行工作的协定》。

从此以后,二流报纸的发行工作都交给邮局去办理。

有了这个例子,全国各地的报刊便开始跟风,当年邮局便与30多种期刊签订协议,负责他们报刊的发行工作。

到了52年底,准确的说是12月28日,邮电部与出版总署颁发《关于改进出版物发行工作的联合决定》,决定将原由各书店发行的杂志全部移交邮局办理,新华书店的期刊发行部门也与邮局合并。

至此,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邮发合一”体制。

从那以后,报刊杂志便可以同时在邮局和新华书店两个地方购买。

至于其他书店,大多已经不再经营报刊杂志的售卖业务。

除非是特种书店相关的特种期刊,也就是专业类学术期刊。

一般情况下,新华书店也不会进这种期刊,要买的话只能去专业书店购买,或者通过邮局预订。

所以常规的杂志,新华书店里面一般都有得卖。

陈凡经常去新华书店转悠,自然知道那里面都有些什么书。

听到杨菊的话,他便微微一笑,说道,“那是因为,这些杂志都还没有复刊呐!”

《bj文艺》(80年改为bj文学)是1973年复刊,差不多是全国最早复刊的,《人民文学》也在1976年1月复刊,新华书店里便有这两种。

至于其他文学杂志,就只有诸如《江南文艺》这种省级文联创立的刊物,有部分复刊。

所以今年复刊的《江南文艺》,属于不早不晚,卡在中间刚刚好的那种。

早的比如《浙江文艺》,75年5月就已经复刊,而且将在78年改回以前的名字《东海》,再后来叫《品味》。

晚一点点的比如《上海文学》,就在前几天才刚刚复刊,名字也改成了《上海文艺》。

至于另外两本、在后世大名鼎鼎的《花城》和《滇池》。

抱歉,这时候还没创刊呢。

包括还没有复刊的《中国青年》、《收获》、《萌芽》,以及还没有创刊的《十月》、《当代》、《小说界》……

陈凡表示通通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

他只是提升了精神力,可以回忆起很多事,但不知道的事怎么回忆都没用。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反正现在的文学期刊已经够他薅羊毛的。

等他话音刚落,黄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所以你是要给《人民文学》和《bj文艺》投稿吗?”

陈凡抿了口酒,笑着说道,“不止。”

他说着伸出手指,“什么《浙江文艺》、《上海文艺》、《长江文艺》、《黑龙江文艺》、《松江文艺》、《湘江文艺》……”

一连数了十几个,随后笑道,“这些全部都和《江南文艺》一样,是一个省的最好的省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