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县试案首(2 / 3)

。”

“嗯,好,只要你心里有成算就行。”陈老汉说。

陈家其他人听到陈晏君的回答也都很高兴,纷纷夸赞起了陈晏君。就这样,在陈家一片喜悦的氛围中,到了最终放榜的日子。

陈晏君和父亲陈河一早就来到了张贴榜单的地方。县试最后一场放榜不再是用座号发案了, 而是用姓名发案。在长方形大纸上,每行写五个名字,共有几行乃至几十行的姓名,因此称之为“长案”,或者是“正案”“总案”。

长案第一名称为案首, 最后一名俗称“坐红椅子”, 因为在其名字后面画一红色截止符号,形似椅子坐面和靠背而得名儿。

陈晏君等了将近半个多时辰,这才有衙役前来张贴长案。陈晏君挤到榜单前,都不用仔细地找,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的名字赫然列在第一个!

虽然陈晏君早有猜测,自己或许是第一名,但真看到了这个名次,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欢喜。自己真的是第一名,真的是县案首了,就自己这个名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府试是必然会过的,自己一个童生的名号是跑不掉了。

因为府试必取录县案首,此相当于定例了。毕竟县案首是县令亲自选出来的,知府怎样也要给知县一个面子,更何况官场也讲究以和为贵,不录取县案首不是打知县的脸吗?所以通常不会让县案首的考生落第。

“晏君,你太厉害了,你是县案首,头名啊”陈晏君的同窗赵聪说道。

陈晏君刚才也看到了赵聪的名字,于是说道:“你也不错啊,第三名呢,开心吗?”

赵聪听到陈晏君的话,满面笑容,笑容都快咧到耳根了,兴奋地说道:“当然开心了,哈哈,我真是厉害。”

陈晏君不再去管笑得像个二傻子的赵聪,显然他都快高兴疯了。陈晏君又重新看起了榜单,发现私塾十个人参加考试,包括自己在内一共七人上榜。

没考上的三个人也不沮丧,毕竟他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这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成绩了,陈晏君心想王夫子他们一定很高兴。

毕竟整个新城县私塾大大小小就有十几家,而自家私塾能有十人参加考试,七人考中,绝对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

这时一起看榜的陈晏君的其他同窗也来祝贺陈晏君。县案首啊,真厉害啊,真是嫉妒都嫉妒不起来,在甲班一起学习的时候就被他吊打,要是连陈晏君也通过不了县试,那他们就更没有希望了。

陈晏君父亲陈河也听到别人祝贺自己儿子取得县案首,好啊,好啊,真是祖宗保佑啊,自己虽然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却如此的有出息。

陈河连忙走到陈晏君面前,激动的说道:“晏君,你可真给你爹我争气啊,考中案首了,你爷爷他们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很激动。”

而这时旁边的人也注意到了陈晏君父子俩,哦,原来这个模样俊秀的少年就是今年的县案首啊。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真是前途无量啊!

因此,一时间都围着陈晏君父子俩奉承夸奖个不停。

甚至还有考生家长当场向陈晏君父亲陈河打听他是如何教育儿子的,如此有出息,希望学习学习,回家好依着葫芦画瓢,教育教育自家不成材的儿子。

陈晏君看到这一幕,心道向优秀的学生家长打听教育孩子的方法,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啊,不过问了也没有用,毕竟每个人都不同,适合别人家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家孩子,否则就不会有“因材施教”这个词了。

陈晏君在思绪乱飞,他的父亲陈河则是满面红光如同喝醉了了似的听着别人夸赞自己的儿子。陈晏君父亲陈河虽然嘴上说着谦虚之言,可是他的心里却乐开了花儿。

正在众人说得热闹之时,响起了几声敲锣的声音,众人便循着声音看去。

只见一个衙役手中拿着锣,咣咣地敲了几下,见众人都安静了下来,于是大声宣布道:“请县试及第者明日去县衙礼房领取县试通过证明和府试的考引。另外榜上前十名的考生明日巳时初前往县衙,县令大人有请。”衙役说完就离开了。

陈晏君心道这不就是相当于现代时候县长或者县教育局长要接待高考优秀考生吗。还有这考引不就是相当于现代时候的准考证。

而且据说,在前朝府试考引需要去府城领取,但开国皇帝嫌这样太过麻烦,考生太过奔波,对于一些家境贫寒的考生来说这领取考引一路的来回花费不小,因此为了体恤学子,开国皇帝下令府试的考引在本县的县衙领取。

不过,知县大人的邀请,无论是哪朝哪代都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受到邀请的几人皆是心情激动,更有甚者,已经计划着明天如何表现使知县大人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

陈晏君考中县案首的事情,得赶紧告诉家里其他人 ,如此大的喜讯,应当全家一起庆贺。于是,陈晏君父亲陈河拉着儿子的手走出人群,回到家中,刚走进院子,陈河就大声说道:“小宝考中了,还是县案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