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生辰的次日,大家知道小宝今天要去拜师读书,因而,一早就都起来,陈阿婆带着几个儿媳妇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庆祝小宝即将入学。
早饭吃完后,陈阿婆拿了几两银子递给了陈河说:“我们也不知道先生现在的束脩是,这几两银子你拿着,先生收多少你给多少,剩下的就用来买小宝入学需要用到的那些什么笔墨纸砚之类的。”
家里没有分家,所以钱都是公中出的,不过依据陈老汉家的情况估计也不会分家的。
“老三啊,你带小宝去拜师时,请你陈叔陈夫子帮小宝起个大名,毕竟小宝将要正式入学读书了,也该有个大名了。”
“好的,爹,那爹咱也不能让陈叔白起名字吧,这不好吧。”
陈老汉白了儿子一眼说,“那还用你说,当然不能让你陈叔白起名了,我和你娘早就想到了,看见桌子上放的东西了吗,那是给你陈叔为小宝起名的谢礼。”
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封红糖,两封茶叶,两封点心还有一篮子鸡蛋,这些礼品在农人看来,那是相当厚了,不过一想到爹娘平日里对小宝的疼爱,就不觉得奇怪了。
所以,陈河笑嘻嘻的说:“还是爹娘思虑的周到,儿子还有地学。”
“别嬉皮笑脸的,都是做爹的人了,快去收拾东西,带小宝去拜师。”
陈河于是正经了神色,装好桌上的礼品,放好陈阿婆给的银钱,就准备带着儿子去拜师了。
陈河带着小宝,拎着礼品,走在了去拜师的路上。父子二人皆穿着一般逢年过节才穿的新衣,体现对读书的重视,农人一般对读书人都抱有崇高的敬意。
其实,陈河小时候和两位兄长也跟着陈夫子读过一段时间的书,只不过兄弟几人都不喜欢读书并且一看到书就犯困,当然爹送他们读书也不是为了科举考功名,毕竟那时家里虽然有些许银钱,也供不起三个读书人只不过不过是为了识几个字,不做个睁眼瞎罢了。
所以,陈河对于自己儿子喜欢读书这件事还挺奇怪,毕竟家里人都不爱读书,不过儿子喜欢读书是好事,或许他们家也可以出一个读书人,陈河边走心里边想着。
小宝跟着父亲走在去拜师的路上,心情十分激荡,自己可以去读书了,不用再做一个古代版的文盲了,并且也即将拥有一个大名,不用再被人“小宝,小宝”地叫了,虽然很好听但感觉很羞耻啊。
走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陈夫子村塾所在的地方,陈河先帮自己和儿子整理整理了衣服,才上前敲门。
不久,一个身穿靛蓝棉布衣裳的中年妇女打开了门,看着陈河说:“小河啊,有事吗?”陈河上前说,“婶子,我家小儿到了启蒙的年纪了,我这来带着他向陈叔学习读书识字,来,小宝,这是你陈奶奶,快跟你陈奶奶打声招呼。”
“陈奶奶好。”小宝礼貌地向妇人问好。
小宝一直是个礼貌的孩子,只是今天太激动忘了,还需父亲提醒才知道问好,不过这就是陈夫子的妻子啊,果然跟一般农妇不太一样,这或许是耳濡目染的原因也有了几分读书气。
妇人也看着陈河身边的小宝说:“好,都好,那你们跟我进来吧,我去叫你陈叔。”
“好,谢谢婶子。”“谢谢陈奶奶”小宝跟着说。
“不客气啊,小宝。”对于小宝这样可爱的孩子还是陈夫子的妻子还是很喜欢的。
妇人将陈河夫子二人领到了堂屋,然后出去叫陈夫子了。过了一会儿,从屋外走进来一个身穿青色儒衫的中年男人,小宝一看便知这就是陈夫子了。
“陈叔,侄儿今日带着儿子前来拜师。”陈河说着便向男子作了个揖。
父亲的称呼和行为确定了小宝的猜测,忙上前学着父亲作揖,说“陈夫子好,小子今日特来拜师求学。”毕竟将要拜师,称呼陈夫子比陈爷爷好,小宝心里想着。
看着面前的小儿像模像样的作揖,在一听小宝的问好,感觉这是一个知礼的孩子,心生欢喜。
语气温和地说,“好,在我这读书每年的束脩是二两银子,另外你们还需准备好《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诗》《幼学琼林》等启蒙书籍以及笔墨纸砚等学习必备东西。”
陈河回答说,“好的,陈叔,回去就为小儿准备。”说着便从怀里拿出二两银子递给陈夫子。
陈夫子接过银钱说:“嗯,好,你们回去好生准备吧,后日是个良辰吉日再带小宝来正式入学吧。”
对,不像现代一样交了钱就能入学,古时还要挑选良辰吉日,体现对读书的重视。
“陈叔,小宝即将正式入学,还请陈叔帮忙为小宝起一个大名。”陈河说着便将带来的礼品递给陈夫子。
陈夫子拒绝接受礼品,说:“小宝,将是我的学生,起个大名是应该的,这礼品你拿回去吧。”
“陈叔,这不行,您得收下,你受累给小宝起名,这也是小宝对您的感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