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分治(2 / 3)

继光接替辽东总兵官的差事儿。

所以张居正给万历小皇帝灌输的思想就是仁慈,不轻动刀兵。

“不好。”

可是魏广德知道,一味施恩没用,必须诛杀祸乱根源才能让其他女真部族首领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发动反对明朝的战争。

谭纶马上说道。

实际上,自“成化犁廷”之后,大明并没有对女真部族首领的子女斩草除根,只要愿意归降的,大多受封原职,以此体现皇恩浩荡。

“我不仅是阁臣,还是天子师傅,陛下不仅要学会处理政务,还得行事果决,遇战事不能犹豫,该打打,该杀杀。

所得也只能是那片土地的供应,能守住甚至扩大,是自己的本事,守不住可以跑回来,不过就失去王爵成为庶人。

出于宗族考虑,皇室还是会养着他们,但只是庶人。

不过魏广德也知道,这样的建议,相信没有藩王会愿意去。

未知的风险太大,除非朝廷出兵占下来,还打理好,他们或许才会考虑。

第二日,魏广德一早处理了一些政务后,就和张居正一起进宫。

“献俘礼降等,但王杲必须由陛下赐死。”

魏广德在张居正值房说道。

“没有转圜,这不利于陛下仁善美名。”

张居正只是说道。

“王杲杀了太多明将,若不处死难以服众。”

魏广德继续说道。

武将希望处死王杲,为同僚报仇,文官集团则觉得无所谓,他们希望皇帝最好不杀人。

至于处死逆酋,这个就看皇帝的决断。

当然,皇帝年幼,一切都是他们在掌握。

“女真部族桀骜不驯者多如牛毛,杀一杀也能让他们畏惧朝廷。”

魏广德接着说道。

张居正知道,这是魏广德希望待会见到两宫太后,他能站在他一边,支持他的决定。

只是片刻犹豫,张居正还是点头说道:“好。”

今日面见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就是三件事儿。

一是东番岛,二是献俘礼上处死王杲,三则是留李成梁在朝中,预防西南有变。

两宫太后在知道内阁谋划违反祖制,欲收复东番岛时,颇为犹豫。

不过在魏广德讲出东番岛的地理位置,可以有效保护浙闽沿海,又有无数资源可支持水师发展后,态度才有所软化。

毕竟,内阁两位阁臣都支持占据东番岛,那自然不会有错了。

只是在处死王杲这件事儿上,倒是颇费一番功夫。

毕竟,两宫太后还是希望小皇帝朱翊钧能够有仁善之名,做一个好皇帝,所以对于杀死已经被抓住的逆酋,她们觉得关起来就是了,没必要处死。

魏广德翻出嘉靖四十年后死在王杲手上将官的名册,从副总兵到游击将军,十余个名字出现后,才让两宫太后意识到王杲此人的恶行昭昭。

“王杲生性残暴,不服王化,十恶不赦,辽东边将恨不得生食其肉。

此次李都督将其拿下,将士都多有要就地处死他,只是因为逆酋罪恶滔天,需献俘阙下才留下其命。

这样的恶人,本该千刀万剐也难灭将士们心中怒火。”

魏广德说到这里,看了眼上面的两宫太后和小皇帝,这才继续说道:“不过,此次处置王杲,是陛下亲自下旨,为了陛下清名,改磔刑为处斩,已经是十分仁慈了,足以让周边流传我皇圣名。”

原本历史上,王杲献俘阙下后,被送入刑部关押审问,最后定罪则是因为李成梁和戚继光等边将关系,他们走通了张居正的门路,最终判处了古代酷刑中最残暴的刑罚——磔刑。

这种刑罚主要是在五代时期常被采用,其执行方式包括先割肉离骨,再断肢体,最后割断咽喉,俗称剐刑。

处死敌酋的手段,其实魏广德并不怎么在乎。

斩首,可以传首九边,让女真各部族首领都看看,反叛朝廷的后果。

这样的处置,魏广德觉得更有震慑效果。

如果,能尽快抓住王杲之子阿台和啊海的话,父子三人的头颅一起传首,威慑力会更大。

原本,李成梁在抓获王杲,送京城处置后,就放任了阿台和阿海,并没有想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或许还有刻意养寇自重的心思。

不过这次,李成梁被要求带着王杲到京城,让戚继光继续留在辽东抓捕王杲的两个儿子,辽东的历史其实已经因此大变。

没有了几年后李成梁再次兴兵讨伐,自然也不会有努尔哈赤祖、父死于乱军之中的惨事。

得不到李成梁的支持,他也很难轻松从女真部族中脱颖而出,完成统一女真各部。

魏广德最后说周边番邦会流传皇帝仁慈之名,终于还是打动了陈后。

在魏广德祈请太后圣裁后,她只是看了眼小皇帝,见他一张稚脸上浮现出的一丝坚毅的表情,她其实已经明白小皇帝的态度。

“好,哀家准了魏阁老的建议,处死王杲。”

至于留下李成梁在京城,两宫太后都没有太在意。

只是还是魏广德提到西南或有事的判断,让两位太后脸上都浮现出一丝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