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刘守有的选择(2 / 3)

另一面也担心事败后暴露自己。</br>相对张居正的奏疏,冯保自然更看重魏广德的意见。</br>所以,两份奏疏递上去,先后之分他还是能拿捏住的。</br>“你过来。”</br>不过,这并不是冯保的全部操作,他叫过身边的心腹太监,低声吩咐道:“你去内阁告诉魏阁老,这个王大臣,曾是戚继光手下的兵。”</br>冯保没有说出王大臣是戚继光手下逃兵的事儿,而只说是戚继光的兵,少了这一个“逃”字,影响可就不同了。</br>虽然即便顶着逃兵的帽子,真要算账,戚继光的责任也洗不清,可毕竟要好些。</br>可只说是戚继光的兵,其实暗中已经点出戚继光可能也涉案。</br>魏广德想不插手此事,没门。</br>到时候自己真有事儿,还得你出来给杂家兜着。</br>是的,魏广德在冯保心里,已经成为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不是张居正。</br>实际上,这次斗倒高拱,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自然没有人会想到冯保和魏广德有什么交情。</br>前些日子,朝堂百官私底下议论此事时,就有人猜测冯保和张居正是不是暗通款曲,斗垮了高拱。</br>毕竟,谁受益谁就有动机。</br>就现在看来,此事件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张居正,他借此一跃成为当朝首辅。</br>好吧,其实古代也有许多阴谋论爱好者,他们喜欢从最坏的角度思考问题,拼凑出自以为的真相。</br>当然,这样的真相,十有八九不真,不过也偶有真实的事件,只是云山雾罩不够清晰,这也是正史之外还有民间野史流传的原因。</br>至于魏广德,那会儿还在船上,就这个时代的通讯技术,可没人会认为冯保操作此事时有机会和魏广德联系,自然就被排斥在外了。</br>与其猜测魏广德掺和其中,不如说高仪有参与还更为恰当。</br>也是因为外面有他和张居正暗中勾接的传言,所以冯保就不得不考虑最后结案。</br>这个案子肯定不好轻易了结,必须有人强力干预才可以,而现在能做到的,只有张居正和魏广德。</br>张居正已经被刨除,否则他和张居正勾接的消息传到两宫太后耳中,他也会吃挂落。</br>内阁,魏广德值房。</br>“回去告诉冯公公,我知道了。”</br>魏广德见到冯保派来的人,也知道冯保带的那句话,也更坚定了魏广德处置此事的决心。</br>冯保要是能完善所谓的证据,把高拱坑死,自然他不会多话。</br>而一旦证据不足,高拱被从此案中摘出来,那这案子就得快刀斩乱麻结案,只有让王大臣尽快被处斩,才能不让事件继续发展,攀咬上更多的朝臣。</br>戚继光涉案,魏广德当然是不信的。</br>但是此事一旦被公开,蓟镇总兵官他也别想做了,能保住不下狱就不错了。</br>魏广德暂时放下公务,坐在书案后思考一阵,也大致想明白了冯保的打算。</br>他和张居正的那些传闻,魏广德有所耳闻,其实都是高拱党羽离开京城时释放的消息。</br>否则,一般人还真不容易把两人联系到一起。</br>只有对手,才是最了解他们的,这话是一点没错。</br>虽然张居正遮盖的很严实,但终究还是逃不过高拱的眼线,他和冯保之间的联系还是被发现了蛛丝马迹。</br>只不过,那时候高拱权势滔天,他大意了,低估了冯保在宫里的影响力,也低估了有张居正支招的威力。</br>魏广德暂时还是不打算介入此事,还是让谣言再飞一会儿,等王大臣过堂的时候看情况再出手。</br>而张居正此时的打算其实和魏广德差不多,他也不想介入太深,实在丢首辅的面子。</br>在他看来,既然冯保已经说通了王大臣,只要过堂时王大臣咬死高拱,此案貌似还是大有可为。</br>至于完善证据,张居正一点也不担心。</br>毕竟是厂卫办案,他们能不知道这些。</br>而此时的刘守有在北镇抚司大堂正在面对他的上司,锦衣卫都督朱希孝的询问。</br>朱希孝因为大哥的病,这些日子都没有来锦衣卫这边管事儿,有时间也是去五军都督府帮助处理公文。</br>虽然五军都督府的权利被架空,可每天各地卫所报上来的公文还是不少,都需要及时处理。</br>“你是说,那个王大臣,其实就是四九城混迹街头的混子,偷到內侍衣冠想的就是进宫里偷东西?”</br>“是的大人,卑职带卫里刑讯高手进行过审问,得出的结果就是这个。”</br>“那怎么又变成被高拱指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