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会提出废弃,或者重新编造黄册,实在是重编成本太大了。</br>而且就算朝廷重编黄册,其结果或许也就是一本抄录的白册,毕竟过手的就是乡间的里甲和胥吏,朝廷依旧很难获得最真实的情况。</br>毕竟,当下已经不是国朝之初,地方上实力盘根错节,已经很难顾忌得到了。</br>见魏广德只是低头思考,吕调阳只好开口问道:‘不知首辅大人对奏疏中所提白册,是何意?’</br>黄册、白册,其实当官的人多少都知道一些,不过此前都没人提,也就是这种新入官场之人才会拿出来说事儿。</br>“黄册之弊,想来二位都心知肚明。</br>按制,每十年大造黄册,国家赋税又有多少出自其之上?”</br>张居正苦笑道。</br>“可是户籍皆出自黄册。”</br>吕调阳接话道。</br>黄册看似无用,但实际上又关系着所有官员,因为黄册是连续性的,按照黄册可以找到所有官员之上长辈的信息。</br>明制:“试卷之首,书三代姓名及其籍贯年甲,所习本经,所司印记。”凡逃籍、漏籍、冒籍、跨籍者均被视为违法而要受到严厉查处。</br>实际上,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必然是黄册上有明确户籍之人。</br>“黄册还是要的,不过可以让地方上把白册也交一份上来。”</br>魏广德忽然插话道,“地方上一条鞭法施行,朝廷可以通过黄白二册对照核准。”</br>“攒造白册?”</br>吕调阳惊讶问道,不过他已经看到上首的张居正已经做着他招牌似的动作,轻轻捋着胡子。</br>“户部需要掌握黄册、鱼鳞册和白册,这样才能更好的征收赋役,也可以避免贪腐等事。”</br>虽然魏广德知道自己说的这段话其实一点用处也无,但还是只能这么说。</br>户部收拢地方官府私编白册,至少可以了解地方上一些实情,而不是靠着胡编乱造的黄册行事。</br>毕竟,明朝的人口流动已经比较频繁,虽然受限于交通条件,绝大部分人还是被牢牢的固定在一地,但因为各种原因,无数的流民早就已经产生,更有逃籍百姓存在。</br>“我也是这个意思,执行一条鞭法,朝廷不能不掌握地方官府手里的白册。”</br>张居正开口说道。</br>“如此,户部那边压力可就大了,黄册、鱼鳞册之外又增加白册。”</br>吕调阳有些犹豫道。</br>其实,魏广德也想到废弃黄册,但是他不敢说,黄册是国本。</br>至于为什么不用白册记载填充黄册,其中问题复杂,最主要的就是每次编造黄册时,真正的执行人大多偷奸耍滑,并不下去认真核对,因为工程量太大。</br>明朝的黄册以户口为主,白册做为黄册的补充,另外还有鱼鳞图册则是以土地为纲。</br>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鱼鳞图、丈量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因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br>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编号、土地拥有者姓名、大小、四至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br>(本章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