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信(2 / 3)

想到这里,魏广德心里不由得就是一紧,这时间可就太寸了,几乎没给自己留下什么时间了。

魏广德起身就在屋里来回踱步,想到离开京城前,最后一次见到隆庆皇帝的样子,貌似也不像个短命的皇帝才是。

难道自己想错了?

魏广德不由得在心里暗忖道。

嘉靖皇帝也是十四岁不到的年纪登基称帝,之前两年大权也是在内阁,之后才逐渐过渡。

难道太子朱翊钧亲政不是十四岁?

或者说隆庆皇帝还能再熬几年,然后顺利交接到太子手里?

可那样的话

魏广德感觉有些头大,他记忆里好像是有模糊的记忆,那就是张居正执掌大明朝政后,皇帝才亲政。

可就算亲政,但实际上也没有多少权利,权利实际上全部在张居正手中。

也正是因为大权独揽,张居正才实现了明朝后期一次重要的改革,历史评价是为大明朝续命多少年。

否则,若是大权还在皇帝手里,张居正根本做不到大权独揽。

想想自己保的这位,隆庆皇帝也算是个能听进话的人,自己给他很多建议,不都是没被采纳吗?

皇帝做事儿,可不是指看符不符合道理,而是要首先保证皇权稳固。

力挺海运其实就是废了漕运,或者运河所到之地的繁华会下降,所以朝中反对激烈。

还有百万沿河百姓生计,隆庆皇帝为此甘愿继续保持漕运的地位也不愿意漕粮改海,这就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

还有大同和议,内容明显不好,可皇帝还是捏着鼻子认了。

其实,这也是为了维持北方的安稳,损失一点银子在他眼里,其实算不得什么。

这个时候,魏广德有些觉得自己举止失措,都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

冯保给自己写信,最主要的应该就是要自己知道,隆庆皇帝的身子坏了。

自己既然知道了,那该怎么做?

想了半天,魏广德才意识到,貌似自己现在的情况,什么也做不了。

颓然坐下,魏广德有些失落。

“老爷。”

这时候,张吉回到书房。

“那个冯邦宁现在怎么样?”

魏广德开口问道。

“刚吃了饭,现在睡下了,说是这半月都没好好休息。”

张吉答道。

“那行,明日我再见他。”

魏广德吩咐道。

他也不急在一时,今天见还是明天见,其实影响不大。

“老爷,没什么吩咐我就先下去了。”

张吉在一边垂手说道。

“你去吧,我也要安静思考一下。”

魏广德摆摆手,让张吉也下去,屋里就剩下他一个人。

此时已经是隆庆六年的三月,魏广德坐在书案后,静静思考起来。

若是隆庆皇帝在今年死了,会怎么安排毕竟朱翊钧才十岁,肯定是做不了大明江山的主儿,得安排顾命大臣帮他看着。

谁会成为顾命大臣?

高拱和张居正肯定在列,礼部尚书潘晟吗?

魏广德随即摇摇头,潘晟也曾在裕王府做过讲师,也算隆庆皇帝的老师之一,不过他进王府的时间比高拱晚,走的却更早。

虽然早早进入朝堂,但是发展却一直比较慢,属于既不被嘉靖皇帝喜欢,又不被隆庆皇帝看重的这么一个尴尬的角色。

就当下的情况,或许高拱也不希望有其他人进入内阁,即便内阁现在缺人。

魏广德在老家思索这京城的事儿,而在京城内阁首辅值房里,高拱也正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疏感觉头疼。

其实奏疏还是这些奏疏,并没有比往常增加多少,但是处理政务的阁臣却是少了许多。

想想就知道,隆庆朝内阁阁臣最多的时候多达六人,一百份奏疏一个人也就负责处理十来份就可以完成了。

而现在,随着阁臣一个个或致仕,或丁忧,就剩下他和张居正两个人。

一个人要处理原来两三倍的量,工作压力可不就大增。

高拱此时不得不考虑一件大事儿,那就是增加阁臣。

可是向隆庆皇帝举荐阁臣也不简单,最起码得各方面条件达到要求,不能被人挑出刺儿来,还得考虑到平衡一途。

也就是说,他高拱的手下,或者说朝中都知道是他这方的人,他还真不能举荐进入内阁。

至于为什么,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涉嫌揽政。

就现在,朝野上下已经对他的强势,私底下议论纷纷,若是他再举荐个凡事都听他话的人入阁,那不是摆明了架空张居正。

这样的举荐送到隆庆皇帝面前,怕是也很难通过。

得找够资格的,还得和他高拱有间隙的,还得性格比较温顺的,办事儿能力还不能差了,这就比较难选了。

高拱在脑海里思量着人选,不由得想到当初曾经因为杨博的关系,在背后捅过他一刀的“同年”。

这个人就是高仪,当初高拱从礼部尚书进内阁,高仪就是他的接替者。

但是之后在他和徐阶闹出矛盾以后,徐阶上奏乞归,杨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