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他们那样。
就算他都熬死了,怕魏广德还活蹦乱跳的活跃在朝堂上。
本来想着支持张居正的法子,到时候让魏广德出去监军,再想办法让他就别回来了,可没想到大同居然给了这么一份奏疏,这开战的可能性就再次降低了。
是的,高拱现在一边醉心于国事,另一边也不忘记在朝堂上排除异己。
已经吃过一次大亏,他要把威胁铲除在萌芽状态,而魏广德就是他视为最大的威胁,甚至超过了张居正。
张居正的实力在那里摆着,可魏广德不是。
关键当初隆庆皇帝把李芳手里的册子都交给了魏广德,为他扩展羽翼,这让他动起手来也是畏首畏尾。
因为他也不确定魏广德在隆庆皇帝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地位。
“这个是后话,现在要商议的还是王总督和方巡抚提出来的谈判条件,诸如赵全叛贼和被掠百姓,已经封贡的事儿,是否可行。”
李春芳这时候笑道。
高拱也收回思绪,知道这才是今日要商议的大事儿,于是点点头说道:“封贡和互市,这个得看陛下的心意,我们先议论下,再和陛下说。”
到这个时候,高拱暂时不去思考魏广德,而是开始想如果和俺答汗进行和谈,大明该怎么做。
应该说,王崇古的奏疏,把大明要的利益都包含进去了,也没什么好补充的。
至于封贡和互市,其实高拱也觉得可行。
当初,朝中其实支持互市的声音不小,只是当时嘉靖皇帝强行拒绝了这个方案,根本不和朝臣进行辩驳。
或许,这事关皇帝的脸面,到死他都要坚持。
就在这是,张居正也走进了首辅值房,看到高拱先一步到达也不奇怪,只是拱手向二人行礼。
“叔大,这里有大同总督王崇古和巡抚方逢时的奏疏,你先看看再说。”
李春芳开口说道,把高拱刚看过的奏疏又递给了张居正。
在张居正还在看奏疏的时候,魏广德和殷士谵也联袂进入屋里。
等几个人都看完奏疏后,没有预想中的激烈议论,屋里陷入了沉默,都在思考奏疏里的建议。
俺答汗的孙子降明,俺答汗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交换吗?
魏广德表示有点怀疑,甚至一开始他都不认为哪怕能够换取到一个白莲教徒。
在魏广德的意识中,俺答汗应该会要大明放人,不是谈条件,而是要求,否则就直接开战。
除了武力胁迫,魏广德不认为俺答汗会谈条件,所以看到这份奏疏后,他第一反应是王崇古、方逢时异想天开了。
不过看到后面,王崇古陈述了从把汉那吉嘴里知道的更多草原事,以及“庚戌之变”前后发生的事儿,魏广德又有点拿不定主意了。
互市,似乎是俺答汗一直追求的,求而不得自然就只能抢。
甚至,王崇古把“庚戌之变”发生前,边将为迎合圣心擅杀蒙古使者的事儿都有详细介绍。
“若是上策可以实现,自然最好,可以平息战火,甚至结束九边之危。”
终于,魏广德还是率先开口说道。
殷士谵也是出声附和了魏广德的意见,倒不是他没主见,而是既然是上策,自然有可取之处。
不管张居正的建议还是王崇古的中下策,都势必有一场大战要发生,能够避免而大明又能达成自己的目的,自然是最好的。
张居正此前认为大同可以决战,但现在看到这份奏疏后,态度也有所变化。
因为对边境实情的不了解,他和魏广德一样,根本没想过能够谈判解决此事。
“若是能以此为契机,和俺答汗讲和,以互市为条件让其称臣,确实对朝廷最有利。”
张居正终于还是开口道,“不过,我担心这消息传出后,百官会反对和蒙古的和解。”
“自“庚戌之变”后,我大明朝臣几乎就再没人说互市了,也是因为先帝态度坚决的原因。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继续强硬下去,对朝廷其实也是不利的。
如果九边危机能解,最起码边屯恢复,朝廷的负担就能减轻许多。”
殷士谵却说道,“所以,不用担心百官反对,有反对必然也有支持,主要还是陛下那里的态度。”
殷士谵的话正好说中重点,只要隆庆皇帝有心答应,百官反对其实也无用。
当然,前提是内阁也支持,并且愿意全力推动此事。
而殷士谵也恰好说出了和谈带来的最大好处,能够缓解大明窘迫的财政之危。
如果没有来自蒙古的威胁,十数万客军就没有必要滞留在九边,这就可以省下大笔钱粮,还有九边的粮饷开销。
因为大明军队是军屯制,因为战争原因,军屯几近荒废,全靠朝廷输送钱粮。
“大家都觉得可以谈?”
就在殷士谵和张居正对话的时候,高拱忽然插话问道。
听到他的问话,三个人都是点点头。
“首辅大人,如此就可以讨论下王总督所提条件了。”
高拱看到三人反应,当即扭头对李春芳说道。
李春芳闻言点点头,笑道: